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凝心聚力谋发展,继往开来续华章——纪念《科研管理》期刊创刊四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1-06-10 17:30
  《科研管理》期刊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成为理论与实践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相容的知名学术刊物,与科学技术及管理现代化发展一脉相承。本文对《科研管理》期刊自1980年创刊至今所刊发全部文献进行分析,展现了其发展历程中的主要发文机构、作者、研究领域及热点。研究发现:在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研管理》期刊聚焦技术创新、企业能力、知识转移等领域,为管理学界的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图谱、创新行为等成为近五年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与趋势;面对全球创新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研管理》期刊立足于中国管理新情境,持续引领学术前沿,为中国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科研管理.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凝心聚力谋发展,继往开来续华章——纪念《科研管理》期刊创刊四十周年


《科研管理》期刊近十年学科分布图

网络图,网络图,作者,期刊


由图4可知,表2十位作者中许庆瑞(清华大学)最早刊文于《科研管理》期刊,始于1986年并于1993-2006年活跃在该期刊。陈劲(浙江大学)最早于1993年在《科研管理》期刊刊文,连续刊文23年,截至2015年末刊文69篇。因早期陈劲师承许庆瑞并与其在技术创新与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故而二人呈现出较强的合作关系。浙江大学的魏江、叶学锋和刘洋等人主要聚焦技术创新、企业经济及战略等方向的研究。匡海波(大连海事大学)从2007年在《科研管理》期刊首次刊文至今连续13年刊文33篇。并与武春友(大连理工大学)形成较为显著的一对一合作关系,在《科研管理》期刊合作发表4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刘云最早于1994年在该期刊发文,在2016-2017年仅两年期间就发表文献16篇。4《科研管理》期刊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趋势图,关键词,趋势图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产业结构的大规模优化升级,我国学术界对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展开了研究,作为其核心动力的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得到了广泛关注,该关键词共计出现220次,与其高度共现的关键词有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技术管理等,大量研究明晰了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创新机理及演化路径等,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就企业而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需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7],企业可以依靠对已有技术的引进实现技术创新,即二次创新[8],其优势在于降低了研发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企业绩效的提升[9]。此外,学者单红梅[10]采用综合模糊评价,学者池仁勇与唐根年[11]采用DEA测算方法,学者尹建海与杨建华[12]则采用平衡计分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进行了完善,研究证明技术创新可以切实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由此,更多学者开始聚焦于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创新绩效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于2010年突现,可见《科研管理》期刊为技术创新及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在本土企业的广泛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市场背景下,政府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并将国际范围的优秀企业“引进来”。因此,在技术创新领域相关议题的延伸下,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等相关概念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其高度共现的关键词有:知识管理、价值链、产品创新、合作创新、创新绩效及吸收能力等。《科研管理》期刊对于知识转移的探索起始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型跨国企业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旨在为本土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抓住发展机遇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提供学术指导。基于本土企业研究,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积极融合跨国企业的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知识联盟以学习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13]。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企业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其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网络节点是知识转移获取的重要平台[14],知识整合能力则是知识消化的关键[15]。在不同的情景下,企业聚焦内部的知识转移能够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6-17],因此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时期《科研管理》期刊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议题,对跨国企业科学技术管理模式、跨国公司情境下的知识联盟、企业知识获取机理研究与绩效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完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院系“十三五”科技规划编制探讨[J]. 陶楠,刘梦,宿芬.  科研管理. 2017(S1)
[2]研发补贴、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J]. 吴俊,黄东梅.  科研管理. 2016(09)
[3]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科研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 郑爱平,张栋梁.  科研管理. 2016(08)
[4]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 闫磊凡,王德平.  科研管理. 2016(S1)
[5]基于成长力的科研机构评价问题研究[J]. 马岩,陆鑫.  科研管理. 2015(S1)
[6]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 周和荣,张鹏程,张金隆.  科研管理. 2008(05)
[7]基于加强型平衡记分法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尹建海,杨建华.  科研管理. 2008(01)
[8]吸收能力、知识整合对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简兆权,吴隆增,黄静.  科研管理. 2008(01)
[9]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点之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概念模型[J]. 王清晓,杨忠.  科研管理. 2006(02)
[10]国际创业模式与组织绩效关系:一个基于知识的概念模型刘帮成1,王重鸣2[J]. 刘帮成,王重鸣.  科研管理. 2005(04)



本文编号:3222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222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