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节能与技术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7 21:25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一种混合结构体系,兼有钢结构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和混凝土核心筒刚度大、侧移量小、成本低的优点,日益成为多层和高层住宅优先选用的结构形式。由于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建筑节能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可直接借鉴的节能标准和技术有限,使其工程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节能与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弥补了这一住宅形式在节能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推动其在国内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实际的工程意义。为了研究山东地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能耗特点并计算耗热量,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概括总结,了解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研究现状,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能耗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已有研究工作成果的局限性及优缺点,提出了实验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研究途径以及基本框架思路:在对山东地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住宅的节能效果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节能住宅进行现场节能检测。围护结构现场节能检测试验以热流计法基本原理...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热流计法检测示意图[18]
法(图 1.3):将计量箱置于防护箱内,控制防护箱内件内不平衡热流量 Q2和流过计量箱壁的热流量 Q3件的功率 Q1即为输入的总功率 Qp,然后按公式 1.2系数。图 1.2 标定热箱法检测示意图[18]Fig. 1.2 Representation of calibrated hot box testing[18]
7作为实验室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方法,也可验方法,并有国际、国内标准可供参考。它具有外温差达到 8℃就可以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何消除误差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采用标定热箱箱法需要将整个被测房间加热或采用大规模的防图 1.3 防护热箱法检测示意图[18]Fig. 1.3 Representation of guarded hot box testing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亚运城历史展览馆结构设计[J]. 陈星,张松,区彤,李松柏,傅剑波,李穗生.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3)
[2]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的三维空间弹塑性抗震分析[J]. 缪志伟,吴耀辉,马千里,娄宇,叶列平,陆新征. 建筑结构学报. 2009(04)
[3]成都传媒中心大厦结构方案选型与抗震性能分析[J]. 葛家琪,韩志宏,张国军,王明珠,张庆亮. 建筑结构学报. 2009(S1)
[4]时代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方案比较[J]. 王湧,周春,胡振青,岳建勇. 建筑结构学报. 2009(S1)
[5]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 陆铁坚,秦素娟,罗应松,余志武. 建筑结构学报. 2009(03)
[6]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J]. 邹勇强,陈麟,周云. 钢结构. 2008(09)
[7]混合结构房屋现浇楼板裂缝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 郑宏宇,苏益声,邓志恒. 建筑结构学报. 2007(04)
[8]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J]. 田斌守. 工程质量. 2006(12)
[9]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研究[J]. 侯光瑜,陈彬磊,苗启松,刘向阳,黄嘉. 建筑结构学报. 2006(02)
[10]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的计算[J]. 周绪红,黄湘湘,王毅红,狄谨,刘永健. 建筑结构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540973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热流计法检测示意图[18]
法(图 1.3):将计量箱置于防护箱内,控制防护箱内件内不平衡热流量 Q2和流过计量箱壁的热流量 Q3件的功率 Q1即为输入的总功率 Qp,然后按公式 1.2系数。图 1.2 标定热箱法检测示意图[18]Fig. 1.2 Representation of calibrated hot box testing[18]
7作为实验室检测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方法,也可验方法,并有国际、国内标准可供参考。它具有外温差达到 8℃就可以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何消除误差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采用标定热箱箱法需要将整个被测房间加热或采用大规模的防图 1.3 防护热箱法检测示意图[18]Fig. 1.3 Representation of guarded hot box testing [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亚运城历史展览馆结构设计[J]. 陈星,张松,区彤,李松柏,傅剑波,李穗生.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3)
[2]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的三维空间弹塑性抗震分析[J]. 缪志伟,吴耀辉,马千里,娄宇,叶列平,陆新征. 建筑结构学报. 2009(04)
[3]成都传媒中心大厦结构方案选型与抗震性能分析[J]. 葛家琪,韩志宏,张国军,王明珠,张庆亮. 建筑结构学报. 2009(S1)
[4]时代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方案比较[J]. 王湧,周春,胡振青,岳建勇. 建筑结构学报. 2009(S1)
[5]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 陆铁坚,秦素娟,罗应松,余志武. 建筑结构学报. 2009(03)
[6]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J]. 邹勇强,陈麟,周云. 钢结构. 2008(09)
[7]混合结构房屋现浇楼板裂缝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 郑宏宇,苏益声,邓志恒. 建筑结构学报. 2007(04)
[8]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J]. 田斌守. 工程质量. 2006(12)
[9]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研究[J]. 侯光瑜,陈彬磊,苗启松,刘向阳,黄嘉. 建筑结构学报. 2006(02)
[10]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竖向变形差异的计算[J]. 周绪红,黄湘湘,王毅红,狄谨,刘永健. 建筑结构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540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54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