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9 14:46

摘 要: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理解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定量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财政性支出中的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都可以引起GDP增长。而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受到滞后变量的影响,这一因果关系不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的结论。最后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政府财政性支出不断增长。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调控政策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财政支出也日益成为国家贯彻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我国当前财政支出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财政支出的规模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财政支出的绝对数也逐年攀升,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逐年下滑趋势,财政支出的规模仍然没有达到最优。这就导致财政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节能力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第二,财政支出范围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我国财政供给范围很宽,一些本应由市场解决的领域或者说不该由财政供给的事项,没有及时分离出去,造成财政支出“越位”,增加了财政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好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的办法,如推进政府部门改革并且运用好财政资金。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安排要与发展战略相结合,要有科学的决策作保障,有完善的考评制度作监控;另一方面探索完善财政支出的多种实施方式,尝试资金使用的多种途径。比如借用市场机制的效率,对一些适宜的支出项目实施民营化、商业化运作,直接由企业来负责项目的实施,以减少中间的管理层次和行政审批,强化财政支出的奖励、引导功能等等。但是针对财政支出有效性研究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大部分文章仅限于定性的分析,都是一些理论说明,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这些理论未能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功能。要想加深理解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必须从定量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针对财政支出的两个不同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结果,利用因果关系理论说明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方向和贡献的作用大小。

 

一、数据来源本文拟从结构角度,即从财政支出使用结构探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两部分。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GDP、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数值。

 

二、分析过程

(一)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检验相关性分析能够很好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因此,首先利用样本数据做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用EVIEWS软件,得到3个变量的相关性结果,见表一(X1———资本性支出;X2———经常性支出):

表中显示,经济增长与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相关性更突出为0.98。且资本性支出与财政性支出之间的相关性也很大,二者是高度正相关的。

(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和经济增长间的因果检验为进一步说明何种相关性,下面对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和经济增长间作因果关系检验。因果关系检验能够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如果要检验x变量的变化是引起y变量变化的原因,需要检验x变量对预测y变量没有任何帮助的原假设。如果F统计量显著,则可以拒绝原假设“x变量的变化不是引起y变量变化的原因”,同时接受备择假设“y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具体检验思路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y变化,则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变化之前,即在回归方程中需要进行滞后分析。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用EVIEWS统计软件对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1.资本性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因果检验。用E-VIEWS软件得出资本性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在滞后2期的情况下,资本性

支出对经济增长滞后两期的效果已较有说服力了,统计量为5.62615,相当显著,同时资本性支出对GDP没有因果效应的概率也相当低,为0.06878。因此,可以拒绝资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因果效应的原假设,并接受GDP不引起资本性支出的变化的原假设,所以可得到结论:资本性支出可以引起GDP增长。(具体结果见表二)为更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我们继续试验滞后3期的效果,同样得出以上结论,且效果更突出。

2.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因果关系检验。用EVIEWS软件得出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检验结果,结果表示:资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F统计量为5.62615,相当显著,同时经常性支出对GDP没有因果效应的概率也相当低,为0.06878。因此,可以拒绝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因果效应的原假设,并接受GDP不引起经常性支出的变化的原假设,所以可得到:经常性支出也可以引起GDP增长。为更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我们继续试验滞后3期的效果,结果呈现了相反的结论:GDP对经常性支出具有因果效应,GDP的变化将会引起经常性支出的变化。这说明经常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受到滞后变量的影响,这一因果关系不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具体结果见表三)

3.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对数据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性,这样得到的方程其系数直接就是弹性。这样建立如下模型:

注意:方程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滞后期。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结构中,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系数分别为0.45和0.16,是资本性支出和财政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其中,经常性支出在滞后4期以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资本性支出滞后1期的作用更为明显。说明用于科教事业的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而资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动作用在短期内更为明显。

 

三、结论

目前中国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明显滞后,所以必须尽快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支出管理新机制。这与我们以上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我们的模型研究结果,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的经营性发展项目、应用性研究项目以及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财政资金都要逐步退出来。目前财政安排的企业亏损补贴、税收先征后返、直接用于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某些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等,都要认真清理,逐步缩减,某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也要大力压缩。

第二,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三,强化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

第四,今后我们应调整财政支出中的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且根据效应期长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分别制定短期资本性支出政策和长期经常性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要敢于运用支出对经济的正面推动作用,坚持财政收支的同期平衡,积极控制好支出占GDP的比重和保持收支同比例增长。

第五,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次序。对于消费资料的分配次序,应由传统的“先扣除再分配”调为“先分配再扣除”,逐步缩小“统支”范围,重新规范政府的公共职能,将“教育、社保、公费医疗”纳入有限供给轨道,以合理调整财政资源配置外在比例限量的客观要求。

第六,合理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方面要积极促进财政收入平衡,另一方面要使支出的增长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即财政支出的递增率应与GDP保持大体同步增长或稍快趋势。第七,坚持总量平衡下的适度增长,根据体制转轨需要实施结构调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向“公共财政”型支出机制转换。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508.

[2]胡 琨,陈伟珂.中国财政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5):60-65.

[3]刘国光.再谈财政政策的一些问题[J].当代经济,2002,(12):4-5.

[4]范剑平.2004年中国经济展望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新视野,2004,(1):20-23.

[5]Azariadis.Costas.and Allan Drazen.http://www.51lunwen.com/jiliangjingji/Threshold Externalities inEconomic Develop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105(3):501-26.



本文编号:8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8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