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与行业工资差距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与行业工资差距 出处:《经济经纬》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ES生产函数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动力结构 工资差距
【摘要】:笔者在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1987年~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大致偏向技能劳动力,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最明显。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
[Abstract]:......
【作者单位】: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TJ001) 重庆社会科学规划办博士项目(2014BS031)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事实。1995年我国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工资比仅为1.17;2000年该比值上升至1.64,工资差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Xu et al,2008),至2006年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工资比达到2.79,这表明技能劳动和非技能劳动之间的工资明显呈现分化趋势,即出现技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包群;邵敏;;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2 许和连;亓朋;李海峥;;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溢出效应[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3 邵敏;刘重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与我国工资不平等[J];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4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5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王苍峰;司传宁;;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我国制造业的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7 凌继全;毛雁冰;;行业垄断、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服务业工资差距:14个行业样本[J];改革;2012年11期
8 周申;杨红彦;李可爱;;贸易、技术、制度与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溢价[J];中国经济问题;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3 王冬琪;;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4 高东胜;冯涛;;房地产价格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5 杨俊;廖尝君;邵汉华;;经济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府赶超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6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7 王舒鸿;;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8 祝树金;邓丽东;;经济全球化、劳动力转移与我国沿海-内陆地区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9 谢建国;张丽;;投资促进还是效率促进——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10 余显财;;EITC、最低工资与福利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6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7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要素收入分配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李磊;刘斌;胡博;谢璐;;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收入及分配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10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2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崇;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3 戴劲;和谐社会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郭望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乃文;现阶段中国初次分配劳动报酬份额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乔宁宁;我国国民收入部门间流量模型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韩军强;完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言慧;郑建明;李哲;;FDI流入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个倒U形关系的形成、弱化及其解释[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2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3 喻美辞;;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4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6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7 包群;邵敏;;外商投资与东道国工资差异:基于我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8 钟春平;创造性破坏与收入差距的振荡扩大:基于中国行业工资的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10 周申;宋扬;谢娟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成;张二震;;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2 甘春华;;行业工资差距研究述评[J];开放导报;2008年01期
3 邢春冰;李实;;中国城镇地区的组内工资差距:1995—2007[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4 郭馨梅;;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行业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J];社科纵横;2012年11期
5 蒋毅一;顾传祥;;汇率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30期
6 李程晨;;国内行业工资差距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3年06期
7 陈享光;孙科;;行业间工资差距与行政性所有权垄断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11期
8 踏雪痕;;缩小工资差距,重在反垄断[J];江淮法治;2009年22期
9 胡欣洁;北京市职工工资差距透视[J];北京统计;2001年06期
10 崔鸿雁;;太原市不同行业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邢春冰;李实;;中国城镇地区的组内工资差距:1995—2007[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2 范闽;;我国信息业的性别工资差距[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飞跃;;结构变迁与工资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4 王询;彭树宏;;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演化与特征:1983-2008[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马红瀚;万诗磊;;基于户籍歧视的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宰贤 (韩国);为何韩国男女工资差距如此之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丁守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未来中国 工资差距扩大趋势或将缓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朱四倍;谨防“数字迷雾”遮蔽工资差距的陷阱[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楚一民;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工资差距说明什么[N];济南日报;2011年
5 邓志君;不能让工资差距成为和谐社会的“杀伤因子”[N];联合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翼;平均工资差距有多大[N];光明日报;2014年
7 崔书文;工资差距大的背后[N];经济日报;2014年
8 记者 孙秀霞;我省城镇工资差距加大[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9 ;行业间工资差距大怎么缓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张瑞东;别执着于澄清工资差距数据[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顺春;产业创新视角下的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刘翠翠;经济开放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琳;国际经济活动与我国工资差距相关性的多维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冯晓华;国际贸易对中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云;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的工资差距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涛;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D];复旦大学;2003年
8 袁冬梅;对外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丹;中国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3 郭玉杰;产业集聚、工资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贾淑艳;技术进步、教育回报与中国城镇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D];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姚洁;外包贸易与工资差距[D];湖南大学;2012年
6 胡昆鹏;对外开放、市场准入与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黄央信;外贸对制造业行业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芝瑞;性别工资差距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9 王小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中国工资差距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10 王娜;经济开放、劳动力转移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1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5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