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化同步”背景的城郊型小城镇发展动力、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四化同步”背景的城郊型小城镇发展动力、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城郊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郊型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构建了城郊型小城镇"3+1"发展动力分析框架,其中"3"指大城市扩散力、政府政策力、市场资本导向力三种(外力),"1"指自身的资源要素力(内力)。最后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基于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反思与发展动力研究,提出五里界"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城镇化支撑、政企合作与全域统筹"的发展新模式。
[Abstract]:Taking suburban small tow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 refl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small towns, and takes Wuli boundary of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the "3.1" development power analysis frame of suburban small towns. "3" refers to the diffusion power of big cities,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policy, the force of market capital guidance (external force), "1" refers to their own resource factor force (internal force). Fin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ur modernizations synchroniz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flection and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of suburban small tow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information lead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inkage, urbanization support,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whole reg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研究”(51178200)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城郊型小城镇发展的理论基础1.1已有研究概述我国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主要由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学者推动。早在1980年代初期,费孝通先生就提出新型小城镇可能成为防止人口过度集中的“蓄水池”的设想[1],并 提出对小城镇“类别、层次、兴衰、分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白磊;齐同军;;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2 江曼琦;;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动力初探[J];城市;1992年01期
3 冯健;198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研究的新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4 黄亚平;林小如;;欠发达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探讨——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4期
5 马新满;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戴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以上海崇明陈家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6年01期
7 李晓凤;苏新琴;;北京郊区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小城镇建设;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恒;;城郊村镇的规划与开发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2 麻永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江苏省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3 倪茜;师立德;;论生态文化与村镇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长安县大王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4 李晟;;论小城镇生态文明空间的构建——以延安市长官庙乡集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孙奇;;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现代需求[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秦建成;杨爽;;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秦建成;谢非;;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选择[J];重庆与世界;2011年05期
8 汤放华;曾志伟;易纯;;湖南省小城镇发展机制、模式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9 马璇;王红扬;冯建喜;冯圆圆;周扬;;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居民基本诉求调查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10 王勇,李广斌;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娟;;基于“极化”和“序化”理论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纪爱华;;基于城乡统筹的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研究——以青岛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汤放华;;湖南省小城镇发展机制、模式与对策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王军;张伟;;广域 转型 重构 指引 发达地区中心镇的转型发展与规划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巍;袁牧;;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产业转型与土地利用——以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余雪;;大都市区近郊区的城镇发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冬;曹西强;;大都市远郊区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新浜镇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志明;陈筱玲;;沿河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以甘棠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辉;肖艳阳;祝海明;段香园;;中部小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安筱鹏;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许玲;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锋;西部小城镇发展潜力与生态经济效应及相关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志军;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及形态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王丽洁;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施文鑫;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罗应光;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s,
本文编号:1431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3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