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技术产业 产业高端化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摘要】:为了探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的协同发展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存在因果关系,各子系统有序度、子系统协同度对复合系统协同度会产生冲击效应,但由于制度创新尚未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高技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提升相对缓慢,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的角度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的政策措施。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高端化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复合系统 协同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5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YJC630087)
【分类号】:F276.44;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高技术产业高端化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动高技术产业从“组装加工”的低端环节向“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攀升的过程。高技术产业高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要求通过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营销赢得市场竞争优势;高技术产业的高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明杰;;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叩门,中国怎么办?[J];当代财经;2012年08期
2 戴魁早;刘友金;;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3年05期
3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4 张海洋;;市场化进程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中国的经验[J];南方经济;2008年05期
5 欧阳平凯;赵顺龙;;产业高端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刚;;R&D溢出、制度和生产率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7 袁中华;冯金丽;;制度变迁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9期
8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吕铁;;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制造业提出巨大挑战[J];求是;2013年06期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吕铁;;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业的应对战略[J];学习与探索;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黄丙志;刘燕;;统一市场进程中加速区域市场整合的路径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鹏;;专利权二次界定的法经济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万红先;试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唐茂林;李小红;;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作状况的认识——马克思与雷恩的观点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7 邓建东;;城乡二元经济市场广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8 吴晨;;对一个农民自建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安徽繁昌峨桥茶叶批发市场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9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王建红;张月想;;土地制度创新对近代农民参与革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向俊杰;;公平与效率:和谐社会构建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视角[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牛飞亮;;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与人才战略[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宏山;;全球竞争压力下的政府治理改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公共预算——一种财政国家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凌丽;国际经贸交往中我国非物质国有资产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6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戈文鲁;基于捆绑销售理论的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黄婷;论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公民网络参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丹;现代农庄的开发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戴魁早;;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各行业和各地区面板协整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3 董骁;;循环经济高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8期
4 郑胜利;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5 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6 苏胜强;经济增长中的资本、技术和制度的系统特征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8 金碚;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9 史丹,李晓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10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平凯;赵顺龙;;产业高端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韩振华;王崧;;国外产业高端化发展经验借鉴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5期
3 洪建新;沈志强;;以产业高端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J];政策w,
本文编号:653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65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