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层次变化与劳资冲突行为选择——来自佛山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层次变化与劳资冲突行为选择——来自佛山的经验证据
【摘要】: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文章拟用佛山数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层次变化及其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研究发现生存、发展和精神三个层次的渐进需求均对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对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越低,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越倾向于选择集体停工等激烈的劳资冲突行为;具有精神价值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选择合法维权等温和的劳资冲突行为。对三大需求的比较分析发现,生存需求中的工资收入变量对劳资冲突行为选择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精神价值需求中的法治平等意识变量,而发展需求变量组的影响系数最小。这说明基本的生存需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资冲突行为选择依然具有最大影响力,但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法治平等等精神价值需求在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选择中的作用正在凸显。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需求层次 劳资冲突行为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批准号:GD13YYJ03)资助
【分类号】:F323.6;F249.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近年来人口变化和劳动者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转型期劳资关系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按照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本文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且16周岁及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禾;;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开放时代;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湘国;;我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晋;;工资集体协商背景下的企业工会改革[J];大家;2012年15期
3 唐东波;;全球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劳资议价能力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4 孙中伟;舒玢玢;;最低工资标准与农民工工资——基于珠三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5 郭淑贞;吴宏洛;;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利益诉求探微——一个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杨裴倩;;反抗方式的选择:事件性质分化与权益目标分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孙中伟;贺霞旭;;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兼论一种“稻草人机制”[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8 吴伟东;;农民工参加企业培训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观察;2014年02期
9 李怡乐;罗远航;;工人议价力之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工人议价力变化初探[J];财经科学;2014年05期
10 陈亚辉;;新时期农民工利益诉求及演变分析——基于珠三角的实证调查[J];调研世界;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2 韦长伟;公共冲突中政府的第三方干预角色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李中仁;比较视野下当代中国的工业化模式与劳工整合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芳;农民工权利保障状况考察与制度重构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淑贞;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利益诉求下劳资关系的整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谢宇;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影响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4 张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明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邵占鹏;“同质—异质”的二元困境:失独父母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姜姝;政府介入下的我国劳资利益争议处理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高芳芳;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丁超;群体性劳动纠纷私力救济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9 刘津成;赋权视角下的“站工”权益保障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10 徐燕平;上海SJ公司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一飞;;工人是否有罢工权[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年11期
2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蔡禾;李超海;冯建华;;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常凯;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海;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3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4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5 陆海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7 肖影玲;;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8 邓集林;宗志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困境及解决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9 于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朱丹华;曾丹凤;;坚持以人为本 关爱新生代农民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86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6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