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9:03

  本文关键词: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合作网络 技术接近性 地理接近性 多维接近性 调节作用


【摘要】:技术接近性对于企业间的跨国专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2000年至2008年国外专利合作数据,分析技术接近性对其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构造112家中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QAP网络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影响专利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维接近性共同作用时,技术接近性对网络节点的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较为重要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技术接近性还能正向调节社会接近性对连接重要性的正效应,但对于社会接近性与连接距离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由此验证了技术接近性可以影响其他接近性与跨国知识合作关系的基本假设,为进一步揭示不同接近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合作网络 技术接近性 地理接近性 多维接近性 调节作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2137,71402135,7120317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4YJC63014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Q9369)~~
【分类号】:F426.61;F273.1;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专利是企业重要的存量技术知识,代表全球90%以上的RD产出[1],专利合作是企业间实现资源互补、应对创新风险和分摊创新成本的重要创新合作形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专利合作数量占专利总数的比例从1997年的0.500%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4.550%[2],合作形式也从传统的点-线连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朝;马荣康;;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活动的技术溢出效应[J];管理学报;2012年09期

2 王贤文;刘则渊;侯海燕;;基于专利共被引的企业技术发展与技术竞争分析:以世界500强中的工业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0年04期

3 任宗强;吴志岩;;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匹配度与能力动态仿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8期

4 汤建影;;技术特征对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基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9期

5 杜健;吴东;吴晓波;裴珍珍;;旗舰企业对本地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球制造网络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3年03期

6 刘凤朝;马荣康;;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我国2006-2010省际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7 王春杨;张超;;地理集聚与空间依赖——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演进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3年05期

8 张曦;王贤文;刘则渊;侯海燕;;基于专利计量的企业技术相似性网络测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1期

9 李琳;韩宝龙;;组织合作中的多维邻近性:西方文献评述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年07期

10 高凌云;王永中;;R&D溢出渠道、异质性反应与生产率:基于178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2 唐保庆;;贸易结构、吸收能力与国际R&D溢出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2期

3 李琳;郑刚;杨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地理邻近效应——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案例的统计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4 李琳;熊雪梅;;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动态影响——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5 翟育明;刘海峰;刘伟;;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导向的连续并购战略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年06期

6 任丽丽;;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接收方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7 辛冲;郭莉;戚桂清;;组织间关系与创新绩效的前沿探析与趋势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8 张运华;;校企联盟特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2期

9 许箫迪;王子龙;;区域广义虚拟创新动态模型构建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10 孙晓华;王昀;;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帅;丁X;;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状况分析与展望[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申萌;王贤文;;基于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的技术结构网络分析方法[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栾春娟;;NB会聚技术可视化及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栾春娟;;“纳米-生物”会聚技术的测度及启示[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栾春娟;;技术相关度测算及其应用探索[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Anyu Yu;Jie Ma;;Knowledge Spillover Structure within Shanghai Districts: A Spatial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and Correlation[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兰凤崇;陈吉清;杨越东;;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专利资源开发与应用[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8 苏世彬;;企业知识创新策略选择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9 陈晓红;周源;许冠南;苏竣;;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影响要素和路径研究——以广东昭信科技园区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小君;基于科技引用网络结构算法的科学计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5 郭庆宾;基于物化形式的国外R&D溢出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明哲;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封泉明;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晓;海水养殖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黎振强;基于知识溢出的邻近性对企业、产业和区域创新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赵立龙;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曦;基于专利共被引网络的世界500强企业技术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舒;基于专利引用的企业技术影响力及其创新战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苏现凤;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熹;我国高技术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及其决定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施军;江苏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实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叶孙锋;我国进口服务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吴静;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制度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杨田;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侯田;国际R&D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佰东;日本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一平;;数据挖掘技术在专利引文分析中的应用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8年01期

2 孙晓华;周玲玲;;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3 王铮,马翠芳,王莹,翁桂兰;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4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5 郭孝刚;刘思峰;方志耕;;国外R&D溢出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6 李平;刘建;;FDI、国外专利申请与中国各地区的技术进步——国际技术扩散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7期

7 倪晓觎;;技术差距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7期

8 陈琳;林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9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10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活动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86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86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