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域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互动及耦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9:06
本文关键词:西部省域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互动及耦合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集聚 生态效率 主成分分析 DEA模型 耦合发展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厂商面临的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厂商只有进行技术的不断革新,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化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想,要求从企业自身出发,以自身结构的调整适应新形式下需求的变化。可见,在新形势、新内容下,国内企业必须要变,必须要转。与此同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不仅要高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还强调高水平的生态效率。过去我国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生态问题频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如今提倡生态效率正是强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厂商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困扰。淘汰落后产能、更新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等,都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投入。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空间集聚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当下这一热点问题,对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互动及耦合发展进行研究,希望找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规律,对于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涉及理论、实证和对策三个方面。具体为:首先,对于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内涵和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综述,为下一步生态效率以及金融集聚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了方向,另外,对于两者内部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其次,运用DEA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西部11个地区2001-2012年12年间的生态效率水平与金融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评价结果。接着,建立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的VAR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该区域内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互动关系以及耦合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进行了论文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集聚 生态效率 主成分分析 DEA模型 耦合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83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13
- 1.2.1 生态效率研究9-11
- 1.2.2 金融产业集聚研究11-12
- 1.2.3 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相互关系的研究12-13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论文框架14-15
- 1.4 创新之处15-17
- 2 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概念及内在机理17-25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7-23
- 2.1.1 生态效率的内涵17-19
- 2.1.2 金融集聚的内涵19-23
- 2.2 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作用机理23-24
- 2.2.1 金融集聚提升生态效率作用机理23
- 2.2.2 生态效率促进金融集聚的机理23-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3 西部省域生态效率评价研究25-33
- 3.1 DEA方法简介25-27
- 3.1.1 CCR和BCC模型25-27
- 3.1.2 超效率DEA模型27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数据说明27-28
-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27-28
- 3.2.2 构建西部省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28
- 3.2.3 数据的说明28
- 3.3 西部省域生态效率的实证分析28-31
- 3.3.1 BCC模型评价结果分析29
- 3.3.2 超效率模型评价结果分析29-30
- 3.3.3 冗余率分析30-31
- 3.4 本章小结31-33
- 4 西部省域金融集聚水平测度分析33-39
- 4.1 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33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33-36
- 4.3 样本选择及数据获取36
- 4.4 实证分析36-37
- 4.5 本章小结37-39
- 5 西部省域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39-45
- 5.1 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内在“共生互动”关系39
- 5.2 向量自回归模型简介39-41
- 5.3 西部省域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互动关系实证分析41-44
- 5.3.1 平稳性检验41-43
- 5.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3-44
- 5.4 本章小结44-45
- 6 西部省域生态效率与金融集聚的耦合发展研究45-50
- 6.1 耦合度函数45-46
- 6.2 耦合实证分析46-48
- 6.3 本章小结48-50
- 7 结论与展望50-53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50-52
- 7.1.1 主要结论50-51
- 7.1.2 建议51-52
- 7.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才;王耀宇;周依仿;;华东沿海五省市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8期
2 白彩全;黄芽保;宋伟轩;何宜庆;;省域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3 李静;白江;;我国地区金融集聚水平的测度[J];求是学刊;2014年04期
4 李林;丁艺;刘志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作用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5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6 李惠娟;龙如银;兰新萍;;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0年07期
7 黎平海;王雪;;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吴小庆;王远;刘宁;陆根法;;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9 杨斌;;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10 丁艺;李树丞;李林;;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分析[J];软科学;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026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