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中资本权力布控的三大场域及其转换

发布时间:2017-10-18 00:16

  本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中资本权力布控的三大场域及其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资本权力布控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控制逻辑正在以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方式不断加强。从历时性角度出发,生产过程、日常生活、无意识构成了资本主义权力运作的主要空间。在生产过程场域,资本主义权力布展的主要途径是"合理化组织生产",工具是"物化意识";在日常生活场域,权力布展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消费",工具是"虚假需求"、"大众传媒"、"符号体系";在无意识场域,权力布展的主要途径是"抽空意义",工具是"诱惑"、"虚空"、"景观"等。三大场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中相继出场、层层递进,逐步开启了资本权力控制方式研究的微观视角。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理论 资本权力布控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左翼学者的马克思主义观”(项目号:12JJD710003)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自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机遇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4CKS0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B089.1
【正文快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福利制度的实施、多元价值观念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至今日,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残酷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现象得到了改观,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即便是面对金融危机,现代资本主义似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欣荣;;复杂性范式的兴起与科学世界观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覃志红;;时代境域中的马克思生产理论研究[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3 贾鲁华;;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尼采美学思想[J];黑河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阎光才;技术社会中大学教育的人文与生态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周官武,付杰,姜玉艳,杨彩虹;细部是建筑的灵魂[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敏;;广告文本中的身体悖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段吉方;;“解构”的政治与马克思的“幽灵”——“后现代政治”视野中的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夏玉珍;姜利标;;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李立;;自由与耽溺:从后现代伦理学到消费社会的审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程露;;后现代主义:从杰姆逊到伊格尔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珍;;跨文化传播视野中体育交往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兼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问题视域[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闫方洁;;商品、异化、拜物教: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源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5 叶立国;;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钟厚涛;;诗何以言志——“诗言志”之意义生成机制的现代观照[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7 王欣然;;都市景观与消费怀旧——试析上海新天地“怀旧”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认同[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8 徐梅;;城市语言与城市文化区隔[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福宝;电影中的后现代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公瑞;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家用电器的“慢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刘露;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女权主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5期

2 张鑫;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衣俊卿;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胡扬;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认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2期

5 东·华尔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关怀思想的评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段忠桥;对安德森“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说法的质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7 蒋贤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J];攀登;2004年02期

8 王秀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独到理解[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4期

9 衣俊卿;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10 王雨辰;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行福;;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未终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2 郑忆石;;马克思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论重解——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陈祥勤;金瑶梅;;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概念的争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孟鑫;;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青宜;;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世界社会主义[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向楠;;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浅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郑青;;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评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孙承叔;;回到生活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革命转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10 王凤才;;霍耐特承认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香;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学明;我们该怎样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N];北京日报;2010年

3 张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乐强;原型学视域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吉伟;重新发现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被遮蔽的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乐强;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的批判特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程炳生 黑龙江大学副校长 丁立群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国有;中国语境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何种面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胡长栓;全面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9年

10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姜华;启蒙与反启蒙:革命与解放路径的嬗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祁程;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坛茹;异化与抵抗: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鲁绍臣;反思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郭剑仁;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7 刘方现;欧美学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百年轨迹寻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1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51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