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2:12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矿区 云南兰坪
【摘要】:矿区是指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围绕某一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与之配套生产服务产业以及就业者及其家属生活服务区,并辐射一定范围而形成的具有行政职能和经济功能的社区。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对矿区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将生态补偿机制引用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构建完善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其中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典型矿区—云南省兰坪县为例,以兰坪县为评价单元,结合兰坪县年鉴及实地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6年、2008年、及2010年兰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并依此提出矿区生态补偿的标准及机制,以期为兰坪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其中,供给服务包括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调节服务主要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保持土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文化服务主要是美学景观作用。 第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以4分为极为重要的评分标准下,,兰坪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得分3.776,综合评价等级为极为重要。 第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进一步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兰坪矿区生态系统总服务功能价值为124.122亿元;2008年为84.61亿元;2010年为129.701亿元。其中,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低,讨论认为除了因无法获取该年的水域面积数据而导致无法计算其相应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外,还与该年份地质灾害严重、矿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及生产经营粗放、资源利用率和加工度低、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有关。 第四,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测算依据,研究区生态补偿标准为34896元/m2;补偿主体包括矿产资源开采者、政府和矿产资源使用者;补偿方式主要有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意识补偿和社会补偿。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矿区 云南兰坪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82;X19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2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进展10-12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7
- 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12-13
- 二、 矿区生态补偿相关研究进展13-16
- 三、 目前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16-17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17-21
- 一、 研究内容17
- 二、 研究思路17-18
- 三、 研究方法18-20
- 四、 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21-28
- 第一节 基本概念21-23
- 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1
- 二、 生态补偿21-22
- 三、 矿区22-23
- 四、 矿区生态补偿23
- 第二节 相关理论23-28
- 一、 矿区生态补偿的公共产品理论23-24
- 二、 外部性理论24-25
- 三、 生态资本理论25
-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25-26
- 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26-28
- 第三章 兰坪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28-56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28-34
- 一、 研究区的自然条件28-31
- 二、 社会经济概况31-32
- 三、 生态环境概况32-34
- 第二节 研究方法34-43
- 一、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34-35
- 二、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5-38
- 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38-41
- 四、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41-43
- 第三节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43-46
- 第四节 讨论与分析46-56
- 一、 兰坪矿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现状及分析46-50
- 二、 兰坪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趋势及分析50-56
- 第四章 兰坪生态补偿机制研究56-65
- 第一节 兰坪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原则与依据56-57
- 一、 构建原则56-57
- 二、 构建依据57
- 第二节 兰坪矿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57-62
- 一、 兰坪矿区生态补偿主体及对象58-59
- 二、 生态补偿依据及额度确定59-60
- 三、 生态补偿途径及方式60-62
- 第三节 保障生态补偿措施实施的建议62-65
- 一、 转变观念62
- 二、 严格执行《兰坪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62-63
- 三、 建立健全资源开采许可证与生态补偿挂钩机制63
- 四、 国内、国外供应区别对待63
- 五、 阶梯型收取资源使用费用63-64
- 六、 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64-65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65-67
- 第一节 主要结论65
- 第二节 论文特色与创新65-66
- 第三节 存在不足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才;斯丽娟;;甘肃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2 刘仁志;夏琳琳;;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与评估[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3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5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6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7 李静云;王世进;;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06期
8 李克国;;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振明;刘俊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王小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初探[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格;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1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6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