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基于碳流追踪的绿色电力市场用户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4:13

  本文关键词:基于碳流追踪的绿色电力市场用户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潮流追踪 碳流追踪 绿色电力证书 碳排放强度评级 低碳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的碳排放权研究中,电源一般被视作碳排放源,根据电源的发电量以及其自身碳排放强度来计算碳排放量。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统计方便,但是却忽略了电力的传输过程,为电力减排责任在发电、输电、用电环节的公平分摊增加了难度。本文构建了碳流追踪模型,提出了用户侧碳排放计量方式,并基于碳流追踪进行了绿色电力市场下的用户侧综合研究。首先,依托于潮流追踪方法,构建了基于复功率潮流追踪的碳流追踪模型,实现了对全网确定性潮流下的碳流追踪。通过IEEE57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潮流追踪和碳流追踪模型的正确性,并使用碳流追踪模型分析了用户侧节点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情况,为用户间共同且有差别的承担减排责任提供依据。基于碳流追踪模型计算得到的节点碳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以完成分配后各节点间等效碳排放强度差异最小为目标进行证书分配,引导电力用户进入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通过IEEE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证书分配模型的可行性,证书分配模型可以实现绿色电力证书在系统内各用户节点间的完全分配,并评价了分配结果。在需求侧管理方面,提出了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用户侧低碳管理。研究了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体系和基于边际碳排放的需求侧管理问题。依据系统用户节点的碳排放强度状况为全网划分排放强度等级,指导节能减排工作从用户侧有差别、有侧重的展开。基于边际碳排放的需求侧管理以减少碳排放量为目标进行负荷优化。通过IEEE30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管理模型的可行性,评价了负荷优化的低碳效益。最后,以简化的上海电网系统为算例,进行了基于碳流追踪的用户侧综合管理研究。以上海电网某典型日负荷为例,计量系统中各用户节点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以碳流追踪结果为基础,进行了用户侧绿色电力证书分配、用户侧节点碳排放强度评级以及用户侧用电优化管理。用户侧碳排放计量方式下的综合管理为系统的减排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潮流追踪 碳流追踪 绿色电力证书 碳排放强度评级 低碳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61;X19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碳流概念与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碳排放权交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19-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9
  • 1.3.2 主要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碳流追踪模型21-38
  • 2.1 潮流追踪模型22-25
  • 2.1.1 潮流追踪方法介绍22-23
  • 2.1.2 复功率潮流追踪模型23-25
  • 2.2 碳排放强度与碳流追踪25-27
  • 2.2.1 碳排放强度概念25-26
  • 2.2.2 基于复功率潮流追踪的碳流追踪模型26-27
  • 2.3 算例27-36
  • 2.3.1 算例基本描述27-29
  • 2.3.2 算例结果及分析29-36
  • 2.4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用户侧绿色电力证书分配38-53
  • 3.1 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38-41
  • 3.2 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的实现41-45
  • 3.2.1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41-43
  • 3.2.2 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43-45
  • 3.3 算例45-52
  • 3.3.1 算例基本描述45-49
  • 3.3.2 算例结果及分析49-52
  • 3.4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用户侧低碳管理53-71
  • 4.1 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体系54-57
  • 4.2 基于边际碳排放的需求侧管理57-62
  • 4.2.1 同时段大用户用电优化管理57-60
  • 4.2.2 同地点用户用电优化管理60-62
  • 4.3 算例62-70
  • 4.3.1 算例基本描述62
  • 4.3.2 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结果62-63
  • 4.3.3 同时段大用户用电优化管理结果63-67
  • 4.3.4 同地点用户用电优化管理结果67-70
  • 4.4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基于碳流追踪的上海电网用户侧综合管理71-83
  • 5.1 简化上海电网系统71-73
  • 5.2 上海电网碳流追踪结果73-75
  • 5.3 上海电网绿色电力证书分配结果75-77
  • 5.4 上海电网用户侧低碳管理77-82
  • 5.4.1 上海电网用户侧碳排放强度评级结果77-78
  • 5.4.2 上海电网系统同时刻大用户用电优化管理78-81
  • 5.4.3 上海电网系统同地点用户用电优化管理81-82
  • 5.5 本章小结82-8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3-85
  • 6.1 主要结论83-84
  • 6.2 展望84-85
  • 参考 文献85-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lair Swezey,Lori Bird,张弋军 ,陈玉红 ,尹春涛;美国绿色电力市场分析报告[J];世界环境;2001年03期

2 李霞;国外发展绿色电力的经验[J];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3 南塞;;绿色:电力新名片[J];环境;2005年03期

4 ;绿色电力有哪些[J];环保科技;2011年03期

5 节宁;绿色电力和绿色电价[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9年12期

6 张国庆;;20年后,绿色电力生活大猜想[J];绿色视野;2010年04期

7 宏哲;尹连庆;马双忱;;发展绿色电力实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8 刘建珍;;承节能减排之责 走绿色电力之路[J];环境保护;2012年18期

9 宏哲;尹连庆;马双忱;彭小东;岳焕玲;;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电力[J];环境技术;2005年06期

10 舒涵;;德清源鸡场的“绿色电力”[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谨;李克恩;;国外绿色电力与温州林业碳汇认购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午言;;上海市民首次订购“绿电”[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3 段一雄;熊志全;朱云飞;;再论云南绿色电力建设[A];云南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罗玮;;欧洲绿色电力市场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启示[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5 段一雄;熊志全;朱云飞;;再论云南绿色电力建设[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绿色电力发展见成效,近九成火电机组实现脱硫[A];《电站信息》2012年第12期[C];2012年

7 张允春;姚振华;黄启欣;张福根;李虎明;刘锦霞;崔喜军;杨培友;刘敏;王晓倩;刘永红;张国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电力企业的创建与实施[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3年

8 刘谨;李克恩;;国外绿色电力与温州林业碳汇认购的比较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尹百宽;;发展北京电力的新思路—绿色电力[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10 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松 刘宏鹏 周梦榕;上海企业为何对“绿色电力”不买账[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张建松 刘宏鹏 周梦榕;沪企业对“绿色电力”不买账[N];科技日报;2006年

3 实习记者秦琴;绿色电力 寻找未来[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赖少明;绿色电力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电力报;2003年

5 文思;绿色电力时代离中国究竟有多远[N];中国冶金报;2004年

6 文心;美国:选择绿色电力好处多[N];中国电力报;2005年

7 见习记者 汤炜玮;探索“绿色电力”输送的科学家[N];湖北日报;2013年

8 记者 侯婷 通讯员 代福永;发展绿色电力 建设美丽中国[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孙博;美国 选择绿色电力好处多[N];经济日报;2005年

10 金来柱 蓝讯;上海:两千万度“绿电”等人埋单[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文文;绿色电力发展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龚昱;基于碳流追踪的绿色电力市场用户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付剑波;云南绿色电力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陈强;电力系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林闽;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绿色电力定价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牛晓娜;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绿色电力系统及其协调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晨;国内电价机制及绿色电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高靖;内蒙古风力发电的市场开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佟彤;中国绿色电力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李博;上海绿色证书交易机制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1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61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