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和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和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权 交易体系 制度设计 清洁发展机制 配额交易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途径。虽然碳排放权交易从产生至今还不足十年,但其发展势头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交易品种,交易额巨大,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 我国一直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努力配合并推进全球减排进程。经过近几年在排放交易领域的交易实践,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并作为最重要的项目东道国,为全球减排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十我国尚没有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国内交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并且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交易市场中的地位。因此,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交易机制接轨的、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分别选取欧盟、美国和印度作为实例,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交易体系在制度设计、交易运行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然后通过研究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已有成效和现存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交易体系,即在保持国际间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国内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的体系构架,并就体系内碳排放权总量确定、初始分配、交易市场、相关保障制度以及交易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碳排放权 交易体系 制度设计 清洁发展机制 配额交易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3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16-26
- 2.1 碳排放权交易的内涵及分类16-17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特征17-19
- 2.2.1 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的产权17
- 2.2.2 交易易受政策和制度因素影响17-18
- 2.2.3 金融化趋势明显18-19
- 2.3 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9-23
- 2.3.1 外部性理论19-20
- 2.3.2 产权理论20-22
- 2.3.3 排污权理论22-23
- 2.4 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23-26
- 2.4.1 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分析23-24
- 2.4.2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分析24-26
- 第三章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实践及经验借鉴26-42
- 3.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及经验借鉴26-33
- 3.1.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概述26-30
- 3.1.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0-33
- 3.2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经验借鉴33-37
- 3.2.1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33-36
- 3.2.2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6-37
- 3.3 印度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经验借鉴37-42
- 3.3.1 印度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38-39
- 3.3.2 印度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9-42
- 第四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现状分析42-50
- 4.1 我国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取得的成效42-46
- 4.1.1 我国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中第一大项目东道国42-43
- 4.1.2 三家国内减排项目验证机构已获得国际认可43-44
- 4.1.3 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44
- 4.1.4 已成立数个地方性环境交易所44-46
- 4.2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46-50
- 4.2.1 未涉足基于排放配额的交易46-47
- 4.2.2 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和先进的交易机制47-48
- 4.2.3 企业缺少交易积极性48
- 4.2.4 相关法律及监督机制不健全48-49
- 4.2.5 熟悉相关交易流程及法律规范的人才匮乏49-50
- 第五章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策略分析50-64
- 5.1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构想50-52
- 5.2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具体策略52-64
- 5.2.1 科学确定排放总量52-53
- 5.2.2 做好排放权的初始分配53-57
- 5.2.3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作57-59
- 5.2.4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作用59-60
- 5.2.5 完善相关制度的保障60-62
- 5.2.6 提高企业的交易积极性62
- 5.2.7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62-63
- 5.2.8 增强公众减排意识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立法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2 郑玮;;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设定的探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3 许广永;;低碳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定价机制形成的障碍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4 鲁炜,崔丽琴;可交易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5期
5 肖江文,罗云峰,赵勇,岳超源;初始排污权拍卖的博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6 王丽娜;朱亚兵;;对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的几点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9期
7 杨露;;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的经济性分析——基于动态最优化模型[J];经济师;2011年02期
8 李婷;李成武;何剑锋;;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J];经济纵横;2010年07期
9 朴英爱;;低碳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曾刚;万志宏;;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金融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天飞;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王启东;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毅刚;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言彦;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锐;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定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付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孙良;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周飞;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8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6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