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前沿模型的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共同前沿模型的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研究
【摘要】:在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共同前沿模型提出评估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的定量方法,并对中国2002年—2013年30个省份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生态效率总体偏低,但呈现缓慢改善的趋势;在不同前沿模型下,中国大多数省市生态效率表现差异明显;区域生态效率差距巨大,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处于缓慢改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统筹将有助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14BJL0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全要素生态效率测度、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13YJC790090)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共同前沿的山东省生态效率评价研究”(J14WG5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环境规制视角下山东省城市外包承接效率评价与驱动因素研究”(15CX04027B)
【分类号】:F205;X196
【正文快照】: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年均9.9%经济增长成就,为世界瞩目。然而,经济增长既是期望产出(如GDP)增长的过程,也伴随着非期望产出(如“三废”)的不断排放。而实际上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PM2.5达标城市仅有8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2 王林林;;江苏省生态效率趋势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10期
3 丁宇;李贵才;;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4 毛建素;曾润;杜艳春;姜畔;;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J];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5 曹凤中;任国贤;李京;吴迪;;生态效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J];中国环境管理;2010年01期
6 王义琛;王远;朱晓东;吴小庆;王珂;任克秀;陆根法;;安徽省铜陵市生态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7 张雄化;邓翔;;石油行业生态效率的分解与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2年11期
8 ;工业生态效率的发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1995年04期
9 ;企业生态效率[J];环境;1997年01期
10 孟庆堂,鞠美庭,李智;生态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理论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李名升;佟连军;;吉林省经济系统生态效率动态变化与脱钩现象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4 申皓月;蔡小滨;刘欢;吴属连;王彬;;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效率理论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毛玉如;沈鹏;孙启宏;李艳萍;王颖茹;;铝工业产业共生和提高生态效率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6 何文佳;王少平;霍莉;;基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产业链改善对策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路战远;智颖飙;张荷亮;王再岚;李红丽;;基于生态效率的区域资源环境绩效特征——以广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赵曜;赵尘;;油锯在森林采伐中的生态效率分析[A];新形势下林业机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琼;企业生态效率的改进与实现[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风;标准推动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王红茹;北京退至第四 河北排名最后[N];中国信息报;2014年
4 高杰 田国欣 张文金;常熟产业生态效率持续提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2 牛苗苗;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莉;企业生态效率会计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李佳佳;我国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崔德涛;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欣;建筑物生命周期的生态效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莉;生态效率水平测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斐;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我国火电行业生态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程远;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工业企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杜明凯;中国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9 肖娟;四川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及环境压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钟小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0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0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