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社区经济体制抑制机会主义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1 21:34

  本文关键词:社区经济体制抑制机会主义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经济体制 机会主义 社会资本 信息 均衡策略


【摘要】: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指出:在各种交易关系中,妨碍交易成功的主要因素就包括机会主义。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促成交易的成功实现从而促进经济的长久发展,抑制机会主义是一个不可不面对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历史遗留问题,其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政府机构的完善程度以及法律体系的成熟度都是相对偏低的且这些方面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在抑制机会主义上显得有心无力。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抑制机会主义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政府机构的完善程度以及法律体系的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另辟蹊径找寻新的方式来抑制机会主义。 笔者通过研读威廉姆森、诺斯以及速水佑次郎等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大家的文献著作,发现社区经济体制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社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一群联系密切且相互信任的个体之上的,他们拥有着共同的文化习惯、认知惯性、以及长久形成的习俗规范,这能够为社区经济体制提供很好的内在约束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高密度的互动可以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从而提高了社区的裁决能力,进而提高社区经济体制的外在制裁效率。 同时笔者还发现,近年来社会资本逐渐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乃至历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用社会资本概念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社区经济体制对抑制机会主义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加透彻地对社区经济体制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的作用进行剖析。 在此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社区经济体制、机会主义以及社会资本的文献著作进行综合论述。在综合论述的基础上笔者将社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化为内在约束机制和外在制裁机制,而把社会资本则分化为认知型社会资本以及结构型社会资本。然后,笔者运用逻辑推演法基于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的视角深度剖析社区经济体制对机会主义的内在约束。同时,笔者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了社区经济体制对机会主义的外在制裁。接着,笔者通过逻辑推演法在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理论模型来验证社区经济体制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的显著作用。同时,笔者还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案例来说明社区经济体制抑制机会主义在现实中的可行性。 最后本文在一系列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两个结论:一是社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是以社会资本为支撑的;二是社区经济体制可以通过其内部制约机制以及外在制裁机制来很好地削弱机会主义的行为空间。并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于我国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要努力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不应忽视社区经济体制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的作用,应该大力培育社会资本并支持社区经济体制的构建从而弥补我国当前在抑制机会主义方面的空白。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民选;信誉: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2 赵岩青;何广文;;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J];金融论坛;2008年01期

3 郑艾林;;论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资本形成[J];当代经济;2011年07期

4 宋菁;顾伟;;嵌入社会网络结构的社会资本理论——对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5 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6 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陈柳钦,孙建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发展及其现实依据分析[J];改革;2003年06期

8 王卫东;;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与个人资本[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9 樊纲;中华文化与经济发展[J];市场经济导报;1995年02期

10 谢思全;陆冰然;;个体社会资本与社会偏好——对于信任、非市场交易和网络权威的一个微观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士元;基于博弈分析的战略联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尚书;组织间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2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12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