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效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效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生态效益 动态变化规律 呼和浩特市
【摘要】: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缓减、草地退化、林地砍伐等现象也随之不断增加。时至今日,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生态系统的改变、生态效益的降低等问题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Logistic-CA模型对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动态模拟,最后对呼和浩特市进行土地生态效益分析,得出土地利用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而找到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方法。 本文首先对呼和浩特市1996年、2006年、2011年土地利用方式现状与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现状与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地对比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驱动机制,总结出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生态格局的空间变化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着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的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近些年呼和浩特市的景观生态类型与图斑破碎度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增加。 其次,本文又基于Logistic-CA模型对呼和浩特市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得出2016年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用地为997.95平方公里,,耕地为6004.89平方公里,林地为3737.34平方公里,牧草地为5573.81平方公里。可以看出2016年预测的土地利用结构与2011年实际土地利用面积分布趋势相类似。 在对呼和浩特市进行土地生态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呼和浩特市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的强烈程度、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力度都有很好的相关性。生态效益综合指数较低的地区主义分布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城市市区内,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武川县内的大部分乡镇。生态效益综合指数较高的是赛罕区的榆林镇(0.031)与西把栅乡(0.029),较低的为新城区的鸿盛高科技园区(0.007)和武川县的哈拉哈少乡(0.018)。 最后得出结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效益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首先从土地利用结构规模与布局的不同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进行说明,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类型面积的增大,对生态效益的影响也越大。当生态用地越多时,对生态效益的正面影响越大;当建设用地越多时,对生态效益的负面影响越大;农用地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是正负兼有的,研究表明生态农业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普遍的正面的;化学农业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被证明是负面的。其次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土地开发和利用会对原土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或者正面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对土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大,园地、林地和各种绿化用地对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系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F30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成舜;翟文侠;汤进华;杨旺舟;董捷;;洞庭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湖南南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付士波;王海鸿;马琼;;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黎绍先;匡鸿海;;重庆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4 李昌爱,顾也萍;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水稻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桐城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汤进华,李晖;1991-2001年南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7 高学杰,罗勇,林万涛,赵宗慈,Filippo GIORGI;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8 刘成武,黄利民;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9 朱懋;韦素琼;;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德化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年03期
10 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298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29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