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本文选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切入点:按劳分配为主体 出处:《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整概括。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认识。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Jiang Zemin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of the 15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ystem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distribution methods, combin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with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allow and encourage cap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participat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 this is a complete summary of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mode of distributio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Constantly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factors of prod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中共湖北省秭归县委党校
【分类号】:F0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时晋;章瑞华;;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规律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杜时晋;章瑞华;;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规律探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陈德华;;社会主义实践不是否定了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J];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4 宁向东;试析否定按劳分配的几种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李凯中;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J];零陵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6 张盛念;当前理论界对分配理论的一些新看法[J];理论前沿;1993年09期
7 刘解龙;活劳动间接化与按劳分配[J];社会科学;1993年07期
8 沈卫平;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04期
9 高伟梧;;对按劳分配的新认识[J];学术研究;1993年02期
10 刘解龙;按资分配的本质剖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致胜;;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资分配[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董国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制度的一个发展[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3 周东金;;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看农村青年的几个问题[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富阁;;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夏正智;;价值、劳动与分配[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董建才;;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宁向东;;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三位一体公式[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叶守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思考[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9 何炼成;;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10 王军旗;侯云翔;;按生产要素分配新论[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邦 罗小川;按照生产要素分配 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N];河北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黄全斌;宁波中小企业推进制度创新再塑发展新优势[N];经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4 李永寿;北京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1年
5 黄绍臻 蔡永贵 作者单位:省委组织部、上杭县委组织部;正确把握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新方向[N];福建日报;2001年
6 张晋军;让贡献大的挣得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7 闻潜;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走向[N];人民日报;2001年
8 赵金飞;按劳分配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根据[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刘解龙;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欢院 李艳;扩大就业规模 完善社会保障[N];陕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万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谷红欣;中国当代收入分配思想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先;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2 李玉堂;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再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蒋晓峰;新世纪国企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贾国富;分配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及其政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吕传文;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左金隆;按生产要素分配相关理论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涂小雨;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02年
9 钟成;简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海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4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