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自主品牌汽车消费者特征与购买行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03-07 17:57

摘 要:近年来,汽车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牵引力,已成为国内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研究,第一,汽车消费者的特征,从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角度分析;第二,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还采用了相关的模型及分析工具。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现状研究,消费者态度特征与行为这方面研究较少。自主品牌汽车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扶植其健康发展才是正确之道。

关键词:汽车消费 消费特征 影响因素 自主品牌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 年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98.28 万辆,占轿车销量的26%。而在2009 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市场占有率历史性地达到了30%。然而,随着跨国汽车巨头成功进驻我国市场,外国品牌与我国自主品牌之间抢占市场份额之战拉开序幕。但是,真正决定市场前途的不是政府和商家而是消费者。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在汽车消费者特征、影响汽车消费行为的因素等方面分析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一、汽车消费者特征研究
    陈广宇,刘章美从购买主体、购买对象、购买原因、购买地点、购买时间、购买方式6个方面对苏州汽车市场上消费者购车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从购买主体角度上,主要购车者年龄集中在25-50岁,占总购车者的84.28%,其中25-35岁之间的购车者占45.17,而在性别上,主要还是以男性为主,有84.43%的购车者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以上,购车者主要是管理人员、政府职员、教师、私营业主。从购买对象角度上,经济型轿车消费成为主流。从购买原因角度上,车主购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上下班代步和日常生活代步,而中短途旅游、接送客户、商务社交等也成为购车的重要用途。从购车地点角度上,4S店成为车主购车的主要场所。从购买时间角度上,车主大多选择促销活动期间、车展期间购买。从购买方式角度上,70.3%的购车者选择一次性付款,而由于中国汽车信贷市场还不够成熟,通过银行按揭贷款只占29.7%。
    胡小军等通过近4万份的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消费群体的家庭汽车消费意向进行横向比较。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家庭汽车消费认知调查中,76. 4% 的受访者认为有车比较方便;44. 3% 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汽车是现代生活必需品; 27. 7% 的受访者认为开车的感觉很好;19. 4% 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汽车是个人成功的证明;17. 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交通不好,买了也麻烦;12. 8% 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汽车的价格还有些高;9. 8%的受访者认为私人买车没有必要;1. 9% 的受访者认同买车随大流,别人买,自己也买。
    段喜茹从我国汽车消费群体及心理角度分析变化特征,指出汽车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追求时尚新车特别受关注,消费者购车观念发生质变,心理趋于成熟。消费者购车时看重产品个性、以个人喜好为主、倾向于中低档价位汽车。消费者汽车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汽车美容、售后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增加。消费者选购车时不再只看重价格,,自主品牌汽车受追捧。
    张振涛从消费心理角度分析购车者消费动机,得到五类动机,分别为求实动机、求廉动机、求名动机、求新动机、求同步动机。
    周军、马亮也关注到中国汽车消费群体中年轻一族的消费潜力,针对“80后”消费者的购车心理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显示,“80后”追求个性、时尚、前卫,强烈的情感色彩,易受广告影响、注重品牌,冲动消费,超前消费。
    除了分析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特征,陈道平、刘伟在研究微(小)型汽车市场消费行为特性中还增加了居住城市、家庭人口、住房类型、住房面积变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描述消费特性。
    总的来说,分析汽车消费者的特征可从性别、年龄范围、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平均收入、居住城市、家庭人口、住房类型、住房面积等角度。从以上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现在中国汽车消费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个性、时尚等成为追求潮流,而经济型轿车依旧是主流,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购买能力提高,汽车消费正快速发展。
二、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因素研究
    孙依华等认为影响南京市居民汽车消费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和汽车的价格,这是决定汽车消费的关键。同时,性能、安全性、品牌、耗油、外观、售后服务等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燃油费、养路费、保养维修费、购买车位费等费用的提高,养车的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买车容易养车难的情况,因此他们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有重大影响。
    邵世风认为,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包括:①汽车消费的售后服务质量差;②信贷消费制度不完善,销售方式较为单一;③汽车把销售税费名目繁多,乱收费现象严重;④旧车交易市场管理混乱;⑤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差。而影响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主要因素有:价格、品牌、售后服务、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居住环境和使用目的、汽车的经济燃油性能、购车付款方式、汽车的外观款式和舒适性、购车的时机、汽车消费的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自身心理因素或来自亲人朋友等外在的偶然因素影响。
    田晟也提出了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原因,主要体现消费环境存在问题,包括:用车成本高,各种油费、养路费、路桥费、停车费、保险费、年检费、保养费、维修费、各种违章罚款;汽车信贷体系建设滞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健全;汽车市场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李志艳提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特征、个人特征、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而心理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和动机、知觉、后天经验、信念和态度;个人特征主要包括购买者的年龄与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性格和自我观念等;社会因素主要有相关群体、家庭、社会地位等。
    殷志扬、范金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得出影响轿车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内部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素质、个性化偏好(比如对颜色的挑剔等)、生活方式等;②外部因素,如汽车自身的属性(比如价格、品牌、质量、配置等)、国家的消费政策、各种税费、售后服务的质量、道路交通调价等。
    除了以上研究人员得出的影响因素之外,在研究过程中,不少研究者采用了相关模型。杨渊、张红霞利用多属性态度模型对我国电动汽车消费者态度进行测量,并结合态度的组成成分及其表现的图表进行分析。徐雪峰在研究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现状中采用Hotelling模型,研究消费者的偏好选择。而易牧农、郭季林在品牌来源国对国内汽车购买车品牌态度的影响中,也利用了品牌态度构成图、Fishbein的行为意图模式、基于Fishbein的行为意图模式的品牌态度构成等。
    综上,汽车消费已不再是一种奢侈行为,而消费者在购车选择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价格已不再是惟一影响因素,性能、品牌、售后服务等因素作用正在逐渐加大。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汽车消费,然而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成为惟一因素,需要多种考虑。
三、自主品牌汽车的研究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近几年发展,对其发展现状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探究。闫晓莉、高亚飞对我国自主品牌轿车消费者市场进行市场调研,报告分析指出从观念上开看,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低于外国品牌,经济型轿车市场需求旺盛,自主品牌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
    李海鹏认为中国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自主品牌,另一类是通过自主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车企。自主品牌多集中在低端市场,在中高档领域很少涉及,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核心技术缺失、产品档次不高、企业规模较小政府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刘小平等从销量这一角度分析自主品牌发展,2010年, 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为1 806119万辆, 同比增长32. 37%;产量为1826. 47万辆,同比增长32. 44%,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 375. 78万辆,同比增长33. 17% ; 产量为1 389. 71万辆,同比增长33. 83%。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627. 30万辆,同比增长37. 05% ,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 60% ,比上年提高1. 3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 30万辆,同比增长32.28%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 ,比上年提高1. 22个百分点。同时,品牌过度多样化、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经营能力有限、品牌管理人才不足也是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国内研究人员对于汽车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整个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进行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消费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发展现状以及策略研究,对自主品牌汽车消费的特征与购买行为的研究成果缺乏。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相对于合资品牌、国外品牌来说,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发展仍旧不理想,而消费者在选择汽车品牌上仍倾向于合资品牌、国外品牌的选择。
    通过以上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其研究思路进行对自主品牌汽车消费的研究,主要针对消费特征与购买行为,利用相关模型,研究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汽车选择的态度。一方面在于这部分研究成果较少,另一方面可以为自主品牌车企发展提供相应建议,以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广宇,刘章美. 苏州市私人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8(03).
[2] 胡小军,张希良,何建坤. 家庭汽车消费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消费经济, 2007(03).
[3] 段喜茹. 我国汽车消费群体及心理变化有几何[J]. 中国汽车界, 2010(21).
[4] 张振涛. 浅析购车消费心理问题[J].  商业现代化, 2007(14).
[5] 周军,马亮. “80后”的汽车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0).
[6] 陈道平,刘伟. 基于微(小)型汽车市场的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消费者特性分析[J]. 消费经济, 2005(03).
[7] 孙依华,边皓,钟大鹏. 影响南京市汽车消费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02).
[8] 邵世风. 影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 统计与决策, 2003(08).
[9] 田晟.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9(05).
[10] 李志艳. 汽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2).
[11] 殷志扬,范金. 我国城市居民轿车消费研究综述[J]. 消费经济, 2004(06).
[12] 杨渊,张红霞. 我国电动汽车消费者态度的测量和改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6).
[13] 徐雪峰.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 现代商业, 2009(04).
[14] 易牧农,郭季林. 品牌来源过对国内汽车购买者品牌态度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09(12).
[15] 闫晓莉,高亚飞.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消费者市场调研报告[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24).
[16] 李海鹏.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商界, 2010(11).
[17] 刘小平,王天琴,宋义林. 基于销量的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上海汽车, 2011(04).



本文编号:1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