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分流与融合——基于三角模型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比较研究
[Abstract]:As a classical theory of macroeconomic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rat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Phillips curve shows theoretical diversion. Among them, the backward model of Phillips curve is the triangle model and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two models are studied, and their explanations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inflation, the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validity of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are compared.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unt and fusion of the two models.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宪;王书朦;;通货膨胀预期视角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4年01期
2 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3 郭靖;;基于“三角”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通胀成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7期
4 田涛;;预期、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伍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光耀;徐娜;;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理性还是适应性[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2 赖小琼;黄智淋;;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稳健性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3期
3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4 段军山;郭红兵;;基于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构建及其应用[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5 王群;;从垄断的角度看通货膨胀[J];改革与开放;2012年10期
6 傅强;朱映凤;袁晨;;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7 郭朋;吴烨;;我国核心通胀率的决定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8 伍戈;;输入型通胀与货币政策应对:兼议汇率的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9 齐佩金;李仲聘;;我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的货币数量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郭凯;艾洪德;郑重;;通胀惯性、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通胀动态特征[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The Relation between Money Supply,Output and Infl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s——The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state space models[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焕明;;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4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5 黄广明;;货币政策组合规则[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6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7 殷波;;中国经济的最优通货膨胀[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8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朱锦月;;我国货币政策非平稳性与货币政策联动性的内在机制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10 王燕武;;解读政府支出扩张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带存货的新凯恩斯模型研究[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宇雯;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6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储著贞;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与央行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朱尧;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拓展及检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向明;基于压力测试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时辉;基于NKPC模型的我国通货膨胀预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沈燕波;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及其货币政策含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杨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就业实践[D];广东商学院;2010年
6 王媛;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环;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D];辽宁大学;2012年
8 刘f,
本文编号:2272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27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