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公共选择的规则:困难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8-10-31 08:08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投票规则问题,尤其是简单多数规则中的选举悖论(Condorcet悖论)是近些年来争论很多的领域。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讨论简单多数规则的性质;分析选举悖论的成因、悖论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超越这一悖论。 本文讨论的方法、框架、成果如下。 首先,讨论一致同意规则与简单多数规则的性质比较。在本文中,笔者首次将这一性质比较应用于对宪政理论中的先定约束问题的讨论。 其次,讨论简单多数规则下选举悖论的成因。在这里,笔者应用古典概率的理论分析了双峰偏好与选举悖论在3×3模型中的充分性关系。作为一个必然的结果,笔者计算了选举悖论在3×3模型中出现的概率。 第三,笔者讨论了用其它规则替换Condorcet规则的问题。并结合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分析,从若干例证的讨论中印证了博尔达(Berda)规则的内在矛盾。 最后,笔者回顾了学术界近几十年来对阿罗(Arrow)不可能定理的研究,试图放松该定理的公设条件的伦理要求。笔者从规范研究中得到的观点是:一个缺失了传递性的投票规则,只要能保证公正性,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Abstract]:The problem of voting rules in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especially the election paradox (Condorcet paradox) in the simple majority rule, is a controversial field in recent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nature of the simple majority rul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lectoral paradox, the effects of the paradox, and how to overcome the paradox. The methods, frameworks and resul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nsensus rule and the simple majority rul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uthor applies this property to the discussion of predefined constraints in constitutional theory. Secondly, the causes of the electoral paradox under the simple majority rule are discussed. Here, the author applies the classical probability theory to analyze the adequa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modal preference and the election paradox in the 3 脳 3 model. As an inevitable result, the probability of election paradox in 3 脳 3 model is calculated. Third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eplacement of Condorcet rules with other rul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ardinality utility theory and ordinal utility theory, this paper proves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of Borda (Berda) rule from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examples. Finally,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Arrow (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 in recent decades, and tries to relax the eth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ostulate conditions of the theorem.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from the normative study that a voting rule without transitivity can be accepted ethically as long as fairness is guaranteed.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6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伍旭中;;经济学的本质、价值取向与分析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沙占华;赵颖霞;;后危机时期民工荒的成因、对策与积极意义[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高云球;;过程哲学与社会存在本体论[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8 王健;彭晓娟;;有限理性与利他行为的动态模型——兼论对经济人假设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9 薛为昶;经济至上论"的经济学源流的梳理及批判[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荆丽丽;;“经济人”假设——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阐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2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袁根根;;多元目标约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雪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论解释与模型分析[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石清;乌家培;;社会理性:经济学研究的一大基石[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皓;;浅析公共文化政策如何引导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德余;;公正、效率与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当代主流政治经济伦理学之比较及其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含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沈飞;;“以人为本”的可行能力、剥夺、全面自由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晋运锋;当代功利主义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雪林;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庆锋;《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之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睿;全球金融危机语境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杨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林君希;经济伦理思想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借鉴[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洁;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太盈;斯密思想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傅俊华;虚拟团队(VT)激励管理的新视角[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毕宏镇;论作为经济行动规律的诚信[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1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301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