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区域产业链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1 09:42
【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经济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强调“我国已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阐述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产业升级、优化工业结构;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然而,怎样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贯穿到底,落到实处呢?实践和逻辑表明,这既要从产业内部也要从产业间的关联上下功夫,还需要地域空间载体的切实支撑。为此,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提出了统筹发展的思想和产业链的构建问题。指出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区域产业链条则将产业链的研究深入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探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在经济实践中不少地区也在进行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积极尝试。如东南沿海地区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时,积极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融合、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东北地区在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时,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西部地区依托基础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接续产业的实践等等;都是构建与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探索。四川将产业链立项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但是在不少省市的实践中反映出若干问题:一是将产业链的认识神秘化;二是不顾客观条件延伸产业链环,以为延伸得越长收益越是可观;三是总是试图将延伸的产业链环节囊括在本地区,偏离了获取区域比较优势的初衷。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理论层面,我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都进行了 诸多有益的探索。近年来的文章中“产业链”、“延伸产业链”的出现频率也越 来越高。但是,既有文献在研究的总体导向上主要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端点之 间寻找连线以探讨产业和区域发展问题。对于产业链的科学内涵、形成机理、 传导机制、优化方法、空间分布等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对构建产业链实践的 指导上也不甚得力,至于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等空间属性的研讨更是 刚刚开始。 因此,区域产业链的研究对于各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产业结构 的战略性调整和确立区域优势产业,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从内容上看,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章,从 阐释产业链的科学内涵着手,描述产业链的基本类型,,在论述产业链的形成机 理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导人区域空间因素的分析,描述产业链的空间分布与 空间特征,最后进人产业链的优化方法与优化路径探讨。第二部分包括第五、 六、七三章,分别选取产业链构建与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与城乡统筹发展和与 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关系的关联。 第三部分即第八章,结合构建与优化产业链的实践,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理 论思考。 论文首先系统地界定了产业链、产业环与关键环、区域产业链、产业链接 通与产业链延伸等一系列基本范畴,独立地阐释了产业链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归纳了产业链的特征,分析了产业链的类型并剖析现实中的产业链形式。在此 基础之上,论文研究了在特定空间地域范围内,有一定关联关系的产业部门形 成地域性产业链的内在运行机理;相关产业部门冲破区域经济市场壁垒的约束, 接通产业链条,构建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条的内在经济运行机理;以及产业链 上深层的经济利益与经济风险传导机制。 论文其次提出,由于产业活动同人类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总是同时从属于 产业和地域两个空间,作为对产业活动间联系的描述的产业链条也必然有其空 间归属。考察产业链的空间归属也就是对产业链进行区域经济学解读。基于这 样的认识,论文对产业链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特征、空间接通与空间延伸以及空 间优化与空间重组进行了区域经济学解读;随即考察产业链构建形成后追逐优 一2一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区位表现出的产业链优化。论文从剖析产业链优化的科学内涵着手,分析了产 业链优化的边界,提出了产业链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阐述了产业链的区内接 通和区际延伸。 在对产业链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论文转向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的结合的研 究。论文首先论证了构建产业链与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关系。论文认为,区域 比较优势产业是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层面展示;产业链在地区之间的展开其实 也就是在区域开放视野内的产业链环优化配置。考虑到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 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的优化配置需要在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过程 中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区域优势必须放在区域之间、甚至应该放置在全球的 范围内进行系统考察;区域的“优势产业”也必须是在区际视野内和在全球视 野内的“优势产业”。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区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0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均衡发展的中山链条[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Z1期

2 朱耀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进城的产业链构建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渐成趋势[J];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3期

4 李洪彪;吴云宝;李桂梅;;关于阜新市加快建设花生产业大市的调研[J];辽宁经济;2011年09期

5 满明俊;;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比较与金融服务创新——基于重庆调研的经验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6 亢旭阳;韩延阳;尚亚国;;尼龙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7 姜莱;;大连集成电路产业的经济效用及发展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05期

8 乔国娜;;从完善动漫产业链来看待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9 夏斌;;陕西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5期

10 唐志辉;朱耀斌;易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进城的产业链构建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章;王超;;用农村知识化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玮;;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与京津冀互动实践——以中国电影集团为个案[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慧斌;章建华;;充分利用桑芽 延伸蚕桑产业链 走蚕业发展新路[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余大为;;浅论淮北矿业循环经济模式与特点[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付光魁;;从融入区域市场着眼 探索延伸产业链条之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6 惠兴辉;;中国蜂产品产业链战略模式初探[A];“蜂之巢”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武汉)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宁宇;;借开发北部湾之契机促产业链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崔国强;;试述农业产业链建设[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05年年会暨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薛浩;李平;;体育用品产业链结构及其特征分析[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刘明寿;;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的资源整合[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力明;发展新技术 延伸产业链[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翟劲涛;角色互换[N];吉林日报;2006年

3 曾小玉 实习生 耿愿;魔力产业链[N];恩施日报;2006年

4 罗淙邋胡文敏 蒋映春;产业延伸:新与旧的突破[N];凉山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曹创威;延伸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企业[N];运城日报;2007年

6 高彦军;晋能集团依托电力资源延伸产业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飞 王志强 贾辉;产业链条流“金”淌“银”[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陈黎明;增强农民延伸产业链本领[N];湖南日报;2005年

9 余凯;龙元建设:延伸产业链谨慎乐观[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赵雯纬 杨勋;延伸产业链 激活大工业[N];湘潭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锐;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黄雪飞;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黎春秋;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侯淑霞;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杨全城;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靖飞;产业链视角下江苏省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孙帅;基于产业链建设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3 黄伟平;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王可意;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成长中的政府行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温丹;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新华社经济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跃平;产业链招商模式的完善与优化[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毛昊洋;产业链视角下的福建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谢舒艳;珠三角产业转移双方产业对接点—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9 周长琴;我国省级少儿频道的现状和出路[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靳卫杰;我国动漫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6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346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