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
【图文】:
创新系统、国际组织、欧共体政策机构等,它们之间存在等联系。区域创新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外部环境与区域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它们能够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能够影响这些机构的运用[26],见图 1-1。
企业创新能力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沛;蒲勇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2 姜磊;季民河;;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和区域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3 姜磊;季民河;;长三角区域创新趋同研究——基于专利指标[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4 李杏;毛丹剑;;江苏省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和东;;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超越知识生产函数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6 姜磊;戈冬梅;季民河;;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和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7 李影;;基于PCA的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年06期
8 曲泽静;史安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6期
9 陈武;常燕;;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10 范群林;邵云飞;唐小我;;中国30个地区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分类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钒;;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周辉;刘思峰;;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以景德镇陶瓷产业为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朱彬;;基于BP神经网络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7 郑宇;;“海西经济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8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贺善侃;;论创新思维的群体组织环境[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文利;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出炉江苏跃升第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王蕾;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N];中国工业报;2010年
3 记者 王惜纯;区域创新能力 江苏居首北京第三[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吴红梅;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N];新华日报;2010年
5 吴红萱 孙昂;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N];中国财经报;2010年
6 鲍仁;江苏创新能力居首位[N];扬州日报;2010年
7 吴国荣;江苏成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最强地区之一[N];中国包装报;2010年
8 记者 陈磊;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蔡玉高 代群 陈钢;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三大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陈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出炉[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汤易兵;区域创新视角的我国政府—产业—大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顼志芬;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企业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陈玉川;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何为东;省部科技会商制度的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蔡晓月;熊彼特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衍飞;江西省设区市区域创新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晓飞;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高仕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石婷;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褚立波;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玉博;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8 李昊月;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朱润润;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如琳;基于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0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57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