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中国省际碳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时空格局

发布时间:2021-04-20 11:00
  借鉴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碳足迹广度、深度测算模型,对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自然资本流量、存量进行区分,核算了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碳足迹广度和碳足迹深度,并对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碳足迹广度受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影响,由0.173 hm2/人升至0.329 hm2/人又降至0.301 hm2/人;碳足迹广度高值区集中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自然资本流量尚未完全占用,低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其自然资本流量已不足以补偿碳排放。②2008年起中国碳足迹深度突破自然原长1,数值由1.04升至1.42又降至1.31;研究期内碳足迹深度始终处于自然原长1的有10个地区,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尤其是上海可达298.83,以存量资本耗竭为主且生态持续性弱。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存在地域互补性。③中国碳足迹广度、深度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足迹广度H-H集聚区分布于东北和西北,该类集聚有减弱趋势;碳足迹深度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且向中部扩散,该类集聚有增强趋势。通...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碳排放计算模型
        1.1.2 碳汇计算模型
        1.1.3 碳足迹、碳生态承载力、碳生态赤字计算模型
        1.1.4 碳足迹广度、深度计算模型
    1.2 数据来源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
    2.2 碳足迹广度和碳足迹深度
        2.2.1 碳足迹广度
        2.2.2 碳足迹深度
    2.3 碳足迹广度、深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2.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3.2 碳足迹广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3.3 碳足迹深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中国自然资本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郑德凤,刘晓星,王燕燕,吕乐婷.  地理科学进展. 2018(10)
[2]中国小麦、玉米碳足迹历史动态及未来趋势[J]. 王钰乔,濮超,赵鑫,王兴,刘胜利,张海林.  资源科学. 2018(09)
[3]浙江省居民消费间接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丰霞,智瑞芝,董雪旺.  生态经济. 2018(03)
[4]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碳足迹近20年增长情况及未来趋势研究[J]. 姚亮,刘晶茹,袁野.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6)
[5]中国省域碳压力空间分布及其重心迁移[J]. 梁中,徐蓓.  经济地理. 2017(02)
[6]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生态补偿标准时空格局[J]. 胡小飞,邹妍,傅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7]生态设计家具的碳足迹核算与减排效果分析——以木质家具为例[J]. 张南,李楠,刘一,王震.  生态学报. 2016(22)
[8]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J]. 彭文甫,周介铭,徐新良,罗怀良,赵景峰,杨存建.  生态学报. 2016(22)
[9]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及碳转移研究[J]. 庞军,高笑默,石媛昌,孙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10]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J]. 黄晓敏,陈长青,陈铭洲,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郑成岩,张卫建.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0)



本文编号:3149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149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