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辩证诠释及生态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09 05:38
传统观点把生产力理解为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导致人对自然的支配。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是人类在劳动中蕴含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劳动者与自然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力量,包含质和量两个维度。发展生产力,不仅要加强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提升。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从生产力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来审视传统生产力发展的缺陷,把生产力的质的发展纳入生产力发展目标机制和评价机制,确立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观。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要求人类在生产和创造物质资料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物质交换,在提升生产力的质性发展中推进中国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寻求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可能路径。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读
(一) 误读之一:生产力是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二) 误读之二: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 误读之三: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对自然的支配”
二、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辩证诠释
(一) 生产力的概念
(二) 生产力的质与量
(三) 质与量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生态价值
(一) 有利于调整生产力发展目标机制,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 有利于完善生产力发展评价机制, 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 有利于创新生产力质性发展机制, 促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J]. 马昀,卫兴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1)
[2]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J]. 方世南.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3)
[3]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J]. 鲁品越.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1)
本文编号:322005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生产力概念的误读
(一) 误读之一:生产力是人类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二) 误读之二: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 误读之三: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对自然的支配”
二、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辩证诠释
(一) 生产力的概念
(二) 生产力的质与量
(三) 质与量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生态价值
(一) 有利于调整生产力发展目标机制,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 有利于完善生产力发展评价机制, 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 有利于创新生产力质性发展机制, 促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J]. 马昀,卫兴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1)
[2]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J]. 方世南.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3)
[3]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J]. 鲁品越.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1)
本文编号:32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