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列宁发表《论合作社》百年前后农业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变革的时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09 21:03
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证明我国农业合作制的道路是正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三农"方面的具体体现。而今理论界还有人用"本本"剪裁现实,似乎我国农业经济形式离开了社会主义轨道。应当用百年来的实践加以检验。从列宁领导苏联合作制和我国农业合作制两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证实: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必须适合农业生产力的特殊性加本国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与一定的过渡步骤才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现代化,而不能完全照搬工业公有制的模式和方法。应当对列宁从共耕制到合作制和我国合作化—公社化—多种合作形式作历史分析。我国"三农"现实的形式和政策是符合实际和历史唯物论原理的,要结合历史领会列宁所说的农民"个人所有制",认识"三权分置"等深化改革的正确性,澄清偏颇观点。如今我们处在"两个飞跃"中间的过渡阶段,未来的农业产业革命将是高端生态农业,会有更加高效灵活的集体经济形式出现。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农业生产力及其在中俄两国的特殊性和甄别优劣的坐标
二、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转变
三、从合作社与“共耕制”比较中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四、中国农业合作化历史逻辑体现了改革正确性
五、农业合作制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新时代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的互动机制[J]. 杨承训,承谕. 江汉论坛. 2014(02)
[2]合作制向商品经济体系的复归(上)[J]. 杨承训. 中国农村经济. 1985(08)
[3]论列宁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思想转变[J]. 杨承训,余大章. 中国社会科学. 1984(02)
本文编号:3221310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农业生产力及其在中俄两国的特殊性和甄别优劣的坐标
二、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转变
三、从合作社与“共耕制”比较中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四、中国农业合作化历史逻辑体现了改革正确性
五、农业合作制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新时代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生态农业与生物质能源的互动机制[J]. 杨承训,承谕. 江汉论坛. 2014(02)
[2]合作制向商品经济体系的复归(上)[J]. 杨承训. 中国农村经济. 1985(08)
[3]论列宁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思想转变[J]. 杨承训,余大章. 中国社会科学. 1984(02)
本文编号:3221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2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