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产品空间在国内区域层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28 15:02

  本文关键词:产品空间在国内区域层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找到推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的方法,也就是寻找可行的产业升级路径。已有的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中,有学者从技术积累的角度阐述升级路径,如Gereffi (1994)指出产业升级从组装加工到自主设计;也有学者从路径是否为线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Humphrey和Schmitz(2000)与Ernst(2001)。关于这方面还有很多研究,虽然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但基本都是从宏观上描述产业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而在实际操作层面,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产业政策的时候,需要的是比方向更具体的产业升级路径。如果要将路径具体到产品和企业层面,可能需要有一种可以量化的工具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将路径测定出来。 Hausmann等人(2007)提出使用“产品空间”测度产品之间的“距离”,以确定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虽然该方法目前被用于国际贸易领域,但是其实质就是用产品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要素禀赋,再通过产品的市场表现判断综合要素禀赋的相似程度。这种逆向的通过产品反映要素禀赋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从生产投入角度考察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产品比产业更具体的反映了社会生产活动。所以本人在第一次接触到关于产品空间的论述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种全新的方法可以用在一国范围内吗?正是这个疑问促使本人进行本文的研究——将产品空间运用到中国区域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产品空间是否可以被应用于非国际贸易领域。理论部分重点分析该方法的本质和适用条件,并论述在国内区域层面的情况下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实证部分选择了1999年至2011年的中国制造业产品的相关面板数据,借鉴Hausmann在提出产品空间时的检验思路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两部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空间的测度方法适用于国内区域层面。同时,在对制造业的实证分析中,产品空间反映出各个地区已有要素禀赋、最佳的升级方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各个地区要注重立足本地特点,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产业升级。
【关键词】:产品空间 结果导向 市场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6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引言11-14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12-13
  • 1.2.1 研究思路与方法12-13
  •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13
  • 1.3 创新之处与不足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20
  • 2.1 演化经济学发展概述14-17
  • 2.1.1 概述及起源14-15
  • 2.1.2 核心范畴15-16
  • 2.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16-17
  • 2.2 关于产业升级17-20
  • 第三章 “产品空间”在区域层面适用性的理论分析20-44
  • 3.1 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20-26
  • 3.1.1 理论背景20-21
  • 3.1.2 基本概念21-22
  • 3.1.3 框架与内容22-26
  • 3.2 对“产品空间”概念的进一步理解26-35
  • 3.2.1 对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的再概括26-28
  • 3.2.2 产品空间的本质28-32
  • 3.2.3 产品空间的理论前提32-34
  • 3.2.4 产品空间的构建条件34-35
  • 3.3 产品空间在中国各省市的适用性35-44
  • 3.3.1 创建一个新的指标——RLQ35-38
  • 3.3.2 按省份划分构建产品空间的意义38-42
  • 3.3.3 产品空间在区域层面的适用性42-44
  • 第四章 产品空间的构建与实证分析44-66
  • 4.1 数据来源和分析思路44-46
  • 4.1.1 数据来源及说明44-46
  • 4.1.2 分析思路46
  • 4.2 产品空间的构建:相似度与密度46-55
  • 4.2.1 相似度及数据解读46-53
  • 4.2.2 构造产品密度53-55
  • 4.3 产品密度:市场选择和生产者反应55-61
  • 4.3.1 产品跳跃的市场选择55-58
  • 4.3.2 生产者的反应58-61
  • 4.4 一个非正式判断:潮涌现象61-66
  • 第五章 国内产品空间意义初探和政策建议66-72
  • 5.1 在国内构建产品空间的意义探讨66-70
  • 5.1.1 国内产品空间与国际产品空间的联系66-68
  • 5.1.2 产品空间方法的特点68-69
  • 5.1.3 与国际产品空间在具体应用上的区别69-70
  • 5.2 政策建议70-71
  • 5.3 全文小结71-72
  • 附录72-98
  • 参考文献98-102
  • 致谢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国成,韩绍凤;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超边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2 曾世宏;郑江淮;;企业家“成本发现”、比较优势演化与产品空间结构转型——基于江苏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蒋媛媛;;中国地区专业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1993—2007[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张宗益;邹畅;;中国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启示[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5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6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7 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2期

8 张建辉;靳涛;;经济自由与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国的检验(197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9 杨玉秀;杨安宁;;演化经济视角下企业竞争力形成变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2期

10 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产品空间在国内区域层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3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