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18 23:05
剩余价值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学者在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等方面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覆盖面较广且有一定深度,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增强,对基本原理的研究注重结合原著,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但不可否认,现有研究的系统性仍有待加强,部分研究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仍然较为片面,无法理性看待某些经济现象。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理论,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将之放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系统中,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文章来源】:学习论坛.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剩余价值的范畴界定
(一) 特殊范畴论
(二) 一般范畴论
二、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 一元论
(二) 多元论
(三) 结合论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 共享论
(二) 生产要素关系论
四、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
(一) 等同论
(二) 不同论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研究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价值
六、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发展研究——纪念《资本论》出版150周年[J]. 刘谦,裴小革.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9)
[2]试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剩余价值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J]. 郭飞. 教学与研究. 2017(08)
[3]“分割剩余价值”的理论进展及其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 王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2)
[4]分配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J]. 李子联.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4)
[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杨晓玲. 教学与研究. 2013(11)
[6]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为例[J]. 张雷声. 学习与探索. 2013(08)
[7]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读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二、三部分)[J]. 梅荣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02)
[8]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与创新发展问题[J]. 裴小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信息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割[J]. 郑彪. 管理学刊. 2011(04)
[10]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若干新思考[J]. 沈开艳. 上海经济研究. 2010(12)
本文编号:3595764
【文章来源】:学习论坛. 201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剩余价值的范畴界定
(一) 特殊范畴论
(二) 一般范畴论
二、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 一元论
(二) 多元论
(三) 结合论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 共享论
(二) 生产要素关系论
四、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
(一) 等同论
(二) 不同论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研究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价值
六、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发展研究——纪念《资本论》出版150周年[J]. 刘谦,裴小革.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9)
[2]试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剩余价值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J]. 郭飞. 教学与研究. 2017(08)
[3]“分割剩余价值”的理论进展及其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 王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02)
[4]分配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J]. 李子联.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4)
[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杨晓玲. 教学与研究. 2013(11)
[6]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为例[J]. 张雷声. 学习与探索. 2013(08)
[7]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读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节选二、三部分)[J]. 梅荣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02)
[8]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与创新发展问题[J]. 裴小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信息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割[J]. 郑彪. 管理学刊. 2011(04)
[10]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若干新思考[J]. 沈开艳. 上海经济研究. 2010(12)
本文编号:3595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59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