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5 07:12

  本文关键词: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与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的主要动力,也是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以往对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知识溢出和创新网络理论展开,侧重对地理集聚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效应的研究,忽略了从主体互动视角对创新的本质和内在机理的分析探讨。法国邻近动力学派率先提出的“多维邻近性”论题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产业集群企业联系与创新关系的全新视角,很快成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创新经济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在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界定了本文重点研究的地理邻近、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三者概念,深入解析了多维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的独立影响机制,重点分析了三种邻近的交互影响机制,并由此提出7个待验假设。随后,选取我国三大软件产业集群中的150个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含组合型和反映型两类指标在内的邻近性测度指标体系,探索性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PLS)对多维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可以证明:①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阶段,地理邻近、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地理、组织和认知三种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相关性的;③地理邻近能显著促进认知邻近的提高,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促进效应,但地理邻近对组织邻近不存在类似的直接促进作用;④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地理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分别存在交互作用,且地理和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是所有影响中最为显著和重要;⑤地理和认知邻近的交互作用呈现互补效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强度属中等偏弱;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的交互作用也为互补,但对创新的影响强度偏弱。 为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政府应重点完善产业相关政策,,企业要充分融入集群创新系统,中介机构则需积极协调集群创新过程。具体策略则包括运用横向技术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软件产业联盟,推进集群协同创新;鼓励合法知识溢出,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等。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 地理邻近 组织邻近 认知邻近 交互影响机制 SEM PL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62.9;F06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插图索引11-12
  • 附表索引12-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选题意义14
  • 1.2 文献综述14-20
  • 1.2.1 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因素研究14-16
  • 1.2.2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研究16-18
  • 1.2.3 交互影响效应评述18-20
  • 1.2.4 总述评20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20-22
  • 1.4 本文创新点22-23
  • 第2章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影响的理论机理分析23-37
  • 2.1 地理、组织、认知邻近的概念界定23-25
  • 2.2 地理、组织、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独立影响机制25-30
  • 2.2.1 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25-26
  • 2.2.2 组织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26-28
  • 2.2.3 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影响28-30
  • 2.3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30-35
  • 2.3.1 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30-33
  • 2.3.2 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33-35
  • 2.4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交互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37-66
  • 3.1 理论依据与待验假设37-42
  • 3.1.1 研究方法的选取37-39
  • 3.1.2 研究对象的选取39-41
  • 3.1.3 待验假设41-42
  •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42-46
  • 3.2.1 指标选取42-45
  • 3.2.2 数据来源45-46
  • 3.3 模型构建与基本检验46-49
  • 3.3.1 模型构建46-48
  • 3.3.2 正态性检验48-49
  • 3.4 模型一 PLS 分析49-54
  • 3.4.1 信度检验49
  • 3.4.2 效度检验49-50
  • 3.4.3 外部模型参数检验50-51
  • 3.4.4 内部模型参数检验51-52
  • 3.4.5 模型一测评结果52-54
  • 3.5 模型二 PLS 分析54-58
  • 3.5.1 PLS 分析与检验54-56
  • 3.5.2 模型二测评结果56-58
  • 3.6 模型三 PLS 分析58-62
  • 3.6.1 交互作用研究方法说明58-59
  • 3.6.2 PLS 分析与检验59
  • 3.6.3 模型三测评结果59-62
  • 3.7 实证结果分析62-65
  • 3.7.1 待验假设与实证结果对比分析62-63
  • 3.7.2 各邻近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实证关系分析63-65
  • 3.8 本章小结65-66
  • 第4章 多维邻近性交互视角下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66-72
  • 4.1 多维邻近性交互作用实证的政策启示66-67
  • 4.2 明确不同主体在产业集群创新中的职责67-69
  • 4.2.1 政府重点完善产业相关政策67-68
  • 4.2.2 企业充分融入集群创新系统68
  • 4.2.3 中介机构积极协调集群创新过程68-69
  • 4.3 提升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具体策略69-72
  • 4.3.1 运用横向技术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69-70
  • 4.3.2 构建软件产业联盟,推进集群协同创新70
  • 4.3.3 鼓励合法知识溢出,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70-72
  • 结论与研究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81
  • 致谢81-82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目录82-83
  • 附录B 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83-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晶;赵玉芬;;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7期

2 罗鸿君,杜跃平,余江;企业技术创新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3 薛彦利;赵希男;;针对人才高流动率的IT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3期

4 杨谋存;章玲;;考虑指标间交互作用的课程评估方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希;徐慧玲;;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6 向希尧;蔡虹;裴云龙;;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3种接近性的作用[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7 郭倩倩;高茜;王晓丽;李鱼;;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沉积物(生物膜)主要活性组分吸附Cu和Zn的交互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2期

8 鲁若愚,徐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动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3期

9 韩宝龙;李琳;刘昱含;;地理邻近性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7期

10 王旺兴,李艳;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J];科技与管理;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地理、组织与认知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67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