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视域下的我国生态补偿主体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府主导视域下的我国生态补偿主体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约束的双重矛盾,虽然自然资源种类相对丰富,但是生态环境系统却是极其脆弱,加之资源、环境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所以在市场机制建立方面、经济手段采用方面、资源环境直接管制方面都要进行充分考量。生态补偿主体研究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将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现有的生态补偿主要处于试点阶段,理论和实际应用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生态补偿提出合理的研究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研究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生态资本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结合研究内容复杂多面的特点,综合运用文献考察法、系统科学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引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与现实基础。 第二部分,对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进行梳理,,阐明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的构成。联系实际,探讨政府主导视域下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现存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 第三部分,提出解决我国生态补偿主体问题的几点建议。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本文不是要研究出一个“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而是试图探索生态补偿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补偿主体确立问题,通过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和相应的政策安排,促进区域间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公平发展。
【关键词】:政府主导 生态补偿 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D63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14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11-14
- 一、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与现实基础14-17
- (一) 基本概念14-15
- (二) 理论依据15
- (三) 现实基础15-17
- 二、 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现状分析17-24
- (一) 我国生态补偿及补偿主体的基本情况17-19
- (二) 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现存问题19-23
- (三) 我国生态补偿主体现存问题原因分析23-24
- 三、 解决我国生态补偿主体问题的几点建议24-30
- (一) 明确生态补偿责任,促进补偿主体多元化发展24-25
- (二) 生态补偿主体采取多样化的补偿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25-28
- (三) 创造有利格局,完善补偿主体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后记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2 张淑翠;;探析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3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4 蔡邦成;刘庄;庄亚芳;;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5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远;严岩;吴钢;赵景柱;;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7 蔡邦成;庄亚芳;刘庄;王向华;;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8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9 陈治斌;;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建设“两型社会”[J];城乡建设;2009年05期
10 王雅丽;刘洋;;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生态补偿[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政府主导视域下的我国生态补偿主体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7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