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碳生产率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碳生产率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治理雾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刻不容缓,但如何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达到“减霾”、“减碳”的双重效果,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碳生产率为主线,,把发展经济和碳减排结合起来,研究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思路。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及该地区各行业(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其他行)碳排放量、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其次,建立LMDI分解分析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变动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效率和结构、产业和空间结构为四大主导因素,数据表明2000-2011年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增长以能源效率效应最为突出,产业结构效应稍小,能源和空间结构效应影响较小。再次,分析能源效率(单位能源消费量的地区生产总值)、能源结构(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空间结构(城镇化率)各个因素对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后,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生产率 能源消费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19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3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目的8
- 1.1.3 研究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碳生产率概念与内涵的研究综述9
- 1.2.2 碳生产率分析方法的研究综述9-11
- 1.2.3 碳生产率提升策略的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创新点12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12-13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研究内容结构12-13
- 2 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3-29
- 2.1 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13-25
- 2.1.1 碳生产率的测算13-14
- 2.1.2 京津冀碳排放量与碳生产率的变动14-16
- 2.1.3 京津冀各行业碳排放量与碳生产率的变动16-25
- 2.2 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25-26
- 2.2.1 碳生产率的 LMDI 分解分析25-26
- 2.3 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模型在京津冀地区的应用26-29
- 2.3.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26
- 2.3.2 LMDI 分解结果26-29
- 3 能源效率对京津冀碳生产率的影响29-35
- 3.1 京津冀能源效率的变动情况29-30
- 3.2 京津冀各行业能源效率的变动情况30-34
- 3.2.1 京津冀地区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30-31
- 3.2.2 北京市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31-32
- 3.2.3 天津市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32-33
- 3.2.4 河北省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33-34
- 3.3 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4-35
- 4 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生产率的影响35-51
- 4.1 京津冀能源结构的变动情况35-48
- 4.1.1 京津冀能源生产结构的变动35-40
- 4.1.2 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40-45
- 4.1.3 京津冀能源供需结构的变动45-48
- 4.2 能源消费结构对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48-51
- 5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京津冀碳生产率的影响51-54
- 5.1 京津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变动情况51-52
- 5.1.1 京津冀工业化变动51-52
- 5.1.2 京津冀城镇化变动52
- 5.2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京津冀碳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52-54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4-60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政策建议55-60
- 6.2.1 从提高能源效率角度提出京津冀提升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55-56
- 6.2.2 从提高能源结构角度提出京津冀提升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56-57
- 6.2.3 从优化产业结构角度提出京津冀提升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57-58
- 6.2.4 从优化空间结构角度提出京津冀提升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58-60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后记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祖;;我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路线图[J];创新科技;2008年08期
2 潘家华;张丽峰;;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3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4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戴小文;;中国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8 赵亚南;武岳;武义青;;我国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4年11期
9 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10 宋德勇;;中国必须走低碳工业化道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磊;能源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高文静;中国工业部门碳生产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碳生产率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7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