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旨在生态文明的生态消费探研

发布时间:2017-06-23 16:11

  本文关键词:旨在生态文明的生态消费探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消费方式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生态消费的倡导能够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更加完整的构建。因此,从生态消费角度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与本论文相关的概念。生态消费是进入到生态文明社会,才被确立为继自然资源原始消耗方式、节俭消费方式、奢靡消费方式之后的第四种消费方式提出。生态消费是在生态文明社会中,为了摆脱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生态困境而提倡的一种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着眼于生态需求,立足于生态保护,并以生态产业作为其技术支撑,以生态文化作为其内涵精髓。生态消费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适度性、绿色性和可持续性。生态文明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中都能够找到其身影。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它是继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从狭义上来看,生态文明属于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完整形态。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思维方式的生态性、发展方式的生态性、消费方式的生态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变迁,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采猎文明时期,人类通过原始消耗方式维持生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通过节俭消费方式消费劳动果实;工业文明时期,人类通过奢靡消费方式征服自然;生态文明时期,人类通过生态消费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部分,论述了倡导生态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方面,生态消费所确立的在消费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要以自然界为基础并受其制约的观点,能够巩固主体生态观的思想;生态消费既关注到人的权利,同样也关注到自然的权利,能够巩固辩证生态观的思想;生态消费提倡在消费过程中的协调与可持续的观点,能够巩固和谐生态观的思想。生态消费的观念来源于实践并指导着实践,因此,在实践方面,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生态化;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分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许多不利于生态和谐的不良消费方式;同时,阐述了这些不良消费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危害。在我国,不良的消费方式主要包括:重物质生活消费、轻精神生活消费的片面性消费方式,将物质财富和消费状况视为个人成就和地位象征的奢侈性消费方式,以及人们在消费了消费品满足自身需要后,将其当做废物随意抛弃的快餐性消费方式。这些不良的消费方式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人与人的冲突,严重的威胁到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部分,分析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良消费方式的原因。首先,受到不同消费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消费观念以及西方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受到不合理制度的影响,这些不合理制度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教育制度、消费立法执法制度。最后,受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科技乐观主义以及企业的非生态化生产方式、大众传媒等的影响。 第五部分,论述了倡导生态消费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从观念意识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消费观念。从制度层面来说,主要包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制定生态消费教育制度;健全环保执法制度。从科技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建立生态科学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本文所提的建议都具有可实施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进行,而消费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我们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消费行为入手,更好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观 生态文明 消费 生态消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7
  • (一) 研究意义12-13
  • (二) 研究现状13-15
  • (三) 研究方法15
  • (四) 创新点15-17
  • 一、 生态消费与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17-30
  • (一) 生态消费17-23
  • 1. 生态消费的概念界定17-19
  • 2. 生态消费的基本特征19-20
  • 3. 生态消费的思想渊源20-23
  • (二) 生态文明23-27
  • 1. 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23-25
  • 2.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25
  • 3. 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25-27
  • (三) 消费方式的变革与人类文明的变迁27-30
  • 1. 原始消耗方式——采猎文明27
  • 2. 节俭消费方式——农业文明27-28
  • 3. 奢靡消费方式——工业文明28
  • 4. 生态消费方式——生态文明28-30
  • 二、 倡导生态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0-33
  • (一) 倡导生态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30-31
  • 1. 倡导生态消费能够巩固主体生态观30
  • 2. 倡导生态消费能够巩固辩证生态观30-31
  • 3. 倡导生态消费能够巩固和谐生态观31
  • (二) 倡导生态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31-33
  • 1. 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31
  • 2. 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生态化31-32
  • 3. 倡导生态消费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2-33
  • 三、 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消费方式的表现及其危害33-37
  • (一) 不良消费方式的表现33-34
  • 1. 片面性消费方式33
  • 2. 奢侈性消费方式33-34
  • 3. 快餐性消费方式34
  • (二) 不良消费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危害34-37
  • 1. 人与自然的冲突34-35
  • 2. 人与社会的冲突35-36
  • 3. 人与人的冲突36-37
  • 四、 对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良消费方式的反思37-43
  • (一) 消费价值观的影响37-38
  • 1. 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37
  • 2. 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37-38
  • (二) 不合理制度的影响38-40
  • 1. 收入分配制度导致的消费不均38-39
  • 2. 教育制度不合理导致生态意识淡薄39
  • 3. 消费立法执法制度落后导致不可持续消费39-40
  • (三) 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40-43
  • 1. 科技乐观主义带来的消费过度40-41
  • 2. 企业的非生态化生产方式41
  • 3. 大众传媒对消费观的错误导向41-43
  • 五、 倡导生态消费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43-48
  • (一) 观念意识层面的改变43-44
  • 1. 培养生态意识43
  • 2. 树立生态消费观念43-44
  • (二) 制度层面的强化44-46
  • 1.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44
  • 2. 制定生态消费教育制度44-45
  • 3. 健全环保执法制度45-46
  • (三) 科技层面的支撑46-48
  • 1. 建立生态科学技术体系46
  • 2.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46-47
  • 3. 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锡生;王江;;中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破解[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康秀云;;论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3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4 袁正英;;绿色科技观:当代科技与伦理的结合[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张明霞;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及方式[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陈食霖;;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化解——评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朱汉民;;中国古代“文化”概念的“软实力”内涵[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何小青;;消费伦理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建构——兼论构建适度消费伦理的五个维度[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10 刘仁胜;;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态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代盛;可持续消费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刘洪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现实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俊;和谐环境伦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旨在生态文明的生态消费探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475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