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球兴起,罗马俱乐部1981年的报告《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中提到,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总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可以毫不怀疑地预见,生态经济学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在经过了经济总量的长期迅猛增长,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以至大自然开始疯狂报复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理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到现在,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而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探索和研究未成体系,尤其是生态经济学作为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理论基础,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为主体功能区寻找生态经济学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生态经济学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寻找用武之地,构建生态经济学应用在主体功能区中的理论体系。 主体功能区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国情下的产物,在世界上尚属首创。主体功能区建设大致包括划分、规划、实施和政策绩效评价几个部分,其中生态经济学在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规划和政策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系统地研究了生态经济学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应用。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一章是研究的起点,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结构和方法。第二章从总体上概述了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丰富,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形式的区划,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有各自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重构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和性质,也反映了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伦理观。文章还进一步阐释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依据,在生态经济学领域中探讨了对主体功能区的深层次解析。其中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既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又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和生态经济效益理论也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参考。合理划分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第一步,第四章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生态经济学直接理论依据。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出了思路和原则,文章重点从生态经济学角度逐一讨论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部分,第五章研究了生态经济学视野下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生态经济学从三个方面为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提供了指导,保证了其可行性:一是生态经济规划理论为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了具体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可以作为各个地区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有效途径,三是建设生态城市应当成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第六章研究了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主体功能区最重要的生态经济政策。文章揭示了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原因,提出生态经济价值是补偿的价值基础,剖析了相关的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区域补偿原理,并重点讨论了作为主体功能区的补偿原则的生态经济伦理,之后提出结合国情探索有效的补偿模式。 第三部分是对前文研究的实践应用。第七章以山东省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实例,探讨生态经济学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山东省整体资源环境状况和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搜集最新统计数据并应运用SPSS统计软件,从生态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的试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经济政策建议,之后文章对山东省的生态产业发展做出规划设计,并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构想。文章最后总结了全文,展望了本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 总之,文章致力于搭建生态经济学学科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之间的桥梁,使二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 主体功能区 划分 规划 生态补偿 山东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图表目录10-11
- 1 导论11-3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31
- 1.2.1 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现状13-25
- 1.2.2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现状25-31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31-33
- 1.4 主要研究方法33
- 1.5 本文的创新点33-34
- 2 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学概述34-56
- 2.1 主体功能区概述34-47
- 2.1.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34-36
- 2.1.2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36-44
- 2.1.3 主体功能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重构44-47
- 2.2 生态经济学概述47-56
- 2.2.1 生态经济学的概念47-52
- 2.2.2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52-56
- 3 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依据56-69
- 3.1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56-66
- 3.1.1 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56-59
- 3.1.2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59-62
- 3.1.3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62-64
- 3.1.4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64-66
- 3.2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66-68
- 3.3 生态经济效益理论68-69
- 4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生态经济学直接理论依据69-85
- 4.1 生态经济区划理论69-71
- 4.2 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的理论依据71-85
- 4.2.1 生态承载力71-79
- 4.2.2 开发强(密)度79-84
- 4.2.3 发展潜力84-85
- 5 生态经济学视野下主体功能区的规划85-106
- 5.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路——生态经济规划理论85-93
- 5.1.1 生态经济规划的概念和历史演化85-86
- 5.1.2 生态经济规划的指导思想86
- 5.1.3 生态经济规划的原则86-88
- 5.1.4 生态经济规划的内容88-90
- 5.1.5 生态经济规划的方法90-93
- 5.2 主体功能区生态规划的途径——生态产业93-99
- 5.2.1 生态产业的设计93-95
- 5.2.2 生态产业的定义95-96
- 5.2.3 生态产业分类96-99
- 5.3 主体功能区生态规划的重点——生态城市99-106
- 5.3.1 生态城市的概念99-100
- 5.3.2 生态城市系统的分析100-102
- 5.3.3 生态城市规划102-106
- 6 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106-132
- 6.1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原因107-108
- 6.2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108-114
- 6.2.1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价值108-112
- 6.2.2 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价112-114
- 6.3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114-120
- 6.3.1 相关的公共产品理论114-115
- 6.3.2 相关的外部性理论115-116
- 6.3.3 相关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116-120
- 6.4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原则——生态经济伦理120-129
- 6.4.1 生态经济伦理的产生120-123
- 6.4.2 生态经济伦理的内容123-128
- 6.4.3 生态经济伦理体系的构建128-129
- 6.5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模式129-132
- 7 生态经济学视野下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及探索132-159
- 7.1 山东省概况132-140
- 7.1.1 山东省的资源环境情况132-133
- 7.1.2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情况133-136
- 7.1.3 山东省的生态经济发展136-140
- 7.2.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140-148
- 7.2.1 统计模型介绍140-142
- 7.2.2 指标体系构建142-143
- 7.2.3 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143-148
- 7.3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148-159
- 7.3.1 山东省生态产业发展规划148-153
- 7.3.2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的转型153-159
- 8 研究结论和展望159-162
- 8.1 研究结论159-160
- 8.2 展望160-162
- 附录162-164
- 就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164-165
- 参考文献165-180
- 后记180-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明;钟丹;;主体功能区视阈下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王新涛;王建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3 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4 刘咏梅;李谦;符海月;江南;;3S技术在衔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5 陈仲常;张泽东;;基于熵权法的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6 冯更新;;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论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7 石刚;;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8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9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10 韩青;顾朝林;袁晓辉;;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在主体功能区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0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