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26 09:22
本文关键词: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
【摘要】: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凭借产融结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产融结合现象。中国产融结合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融结合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产融结合的研究成为必要。 论文结合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对国内外产融结合文献作了综述,总结了国内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研究了产融结合的理论发展,分析了产融结合的正负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至此,对产融结合的理论和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论文分析研究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主办银行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和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借鉴国外产融结合模式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可选择的模式,即我国现阶段主要是产业部门融资矛盾,应该选择重点发展产业的产融结合模式。 论文实证部分首先从居民储蓄投资比例结构上分析了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现状,得出我国有部分储蓄沉淀,没能转化为投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率。之后论文从储蓄收益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对我国及我国东中西地区的三个代表省份的储蓄收益率作了趋势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更需改善储蓄—投资机制。此外,论文还对我国GDP增长率和储蓄收益率作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下储蓄收益率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GDP增长不是储蓄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 最后,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融结合 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F01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8
- 第二节 我国产融结合的动因8-10
- 一、 宏观动因8-9
- 二、 微观动因9-10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意义10-11
- 第四节 国内外产融结合文献综述11-14
- 一、 国外产融结合文献综述11-13
- 二、 国内产融结合文献综述13-14
- 第五节 论文研究目的和框架14-16
- 一、 论文研究目的14-15
- 二、 论文研究框架15-16
- 第六节 论文研究方法16
- 第七节 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16-18
- 一、 论文创新16-17
- 二、 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产融结合一般理论18-29
- 第一节 产融结合相关概念18-19
- 第二节 产融结合理论发展19-23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19-20
- 二、 马克思主义学说后续者的研究20-21
- 三、 金融资本消失论21-22
- 四、 金融机构霸权论22
- 五、 现代产融结合理论22-23
- 第三节 产融结合效应分析23-26
- 一、 产融结合正效应23-24
- 二、 产融结合负效应24-26
- 第四节 产融结合的影响因素26-29
- 第三章 产融结合发展历程和模式国内外比较分析29-37
- 第一节 国内外产融结合发展历程29-32
- 一、 国外产融结合发展历程29-30
- 二、 国内产融结合发展历程30-32
- 第二节 国外产融结合模式分析32-35
- 一、 美国产融结合模式分析—市场主导型32-33
- 二、 日本产融结合模式分析—主办银行主导型33-34
- 三、 德国产融结合模式分析—全能银行主导型34-35
- 第三节 国外产融结合模式对我国启示35-37
- 一、 提升企业地位,加大银企合作力度35
- 二、 放开金融管制,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35-36
- 三、 结合我国国情,走自己的路36-37
- 第四章 产融结合实证分析37-45
- 第一节 我国储蓄—投资结构分析37
- 第二节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区域对比分析37-43
- 一、 东部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率39-41
- 二、 中部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率41-42
- 三、 西部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率42-43
- 第三节 东中西部地区实证结果对比分析43
- 第四节 我国储蓄收益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43-45
- 第五章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策略45-53
- 第一节 我国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45-48
- 一、 宏观层面的问题45-47
- 二、 微观层面产融结合企业的问题47-48
- 第二节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对策48-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 A56-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莉;马玲;郭立宏;;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相关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2 许天信,沈小波;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姚德权;王帅;罗长青;黄学军;;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3期
4 贾静雅;胡列曲;;中国地方金融改革:逻辑与演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源;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5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57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