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森林经营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及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替代性森林经营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及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松天然次生林 森林经营模式 木材生产 碳储量 经济绩效
【摘要】: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快速,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我国森林资源依然面临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森林经营应同时兼顾木材生产与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针对东北天然次生林质量低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功能多元化需求现状,如何科学管理并实现森林多目标经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科学评估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森林多目标经营的经济绩效尤为重要,据此提出森林经营优化方案和对策,为东北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的红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粗放经营模式(FM1)、目标树经营模式(FM2)、调整育林法经营模式(FM3)和无干扰经营模式(FM4)对木材生产、固碳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的影响。利用样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和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等计算公式,确定森林的木材收获量和碳储量,采用净现值原理对森林经营的成本、效益进行静态分析,并借助Fisherian、Faustmann、Hartmann模型对不同经营模式一个经营周期内林地期望值进行预测分析,探索了森林经济价值对不同因子的敏感度。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东北红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优化方案和对策。研究表明:(1)从木材收获量看,调整育林法经营最高(160.73 m3/hm2),其次是目标树经营(139.44 m3/hm2)和无干扰经营(133.57 m3/hm2),粗放经营(133.07m3/hm2)最低;从乔木层地上碳储量来看,目标树经营(85.73 t/hm2)最高,无干扰经营(75.46 t/hm2)次之,调整育林法经营(60.49 t/hm2)较低,粗放经营(57.43 t/hm2)最低;从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来看,粗放经营(27.78 t/hm2)最高,其次是调整育林法经营(25.75 t/hm2)和目标树经营(17.60 t/hm2),无干扰经营(0)最低。(2)当前静态经济绩效方面,碳汇价格为1200元/t C时,目标树经营综合效益最高(35.27万元/hm2),其中木材产量价值21.47万元/hm2,碳汇价值13.80万元/hm2;其次是粗放经营(32.26万元/hm2),其中木材产量价值21.10万元/hm2,碳汇价值11.16万元/hm2;再次为调整育林法经营(31.45万元/hm2),其中木材产量价值20.18万元/hm2,碳汇价值11.28万元/hm2;最低的为无干扰经营(24.03万元/hm2),其中木材产量价值15.16万元/hm2,碳汇价值8.87万元/hm2。(3)以120年为一个经营周期,综合净现值最高的是调整育林法经营(15072元/hm2),其次是粗放经营(14102元/hm2),再次是目标树经营(12016元/hm2),无干扰经营(7249元/hm2)净现值最低。(4)森林经营净现值随着木材和碳汇价格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成本和折现率的升高而降低。木材价格灵敏度指数均值约为0.7,碳汇价格灵敏度指数均值约为0.41,成本灵敏度指数均值约为0.11。调整育林法经营木材价格、成本灵敏度最高。折现率对净现值的影响非常明显。(5)总之,调整育林法经营和目标树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森林的木材生产和碳汇功能,是今后应该加以完善并推广的经营模式。提出了优化东北红松天然次生林经营的对策建议:(1)合理补植更新,确保调整育林效果;(2)调整林分结构,完善目标树经营;(3)开展长期监测,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关键词】:红松天然次生林 森林经营模式 木材生产 碳储量 经济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2;X19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9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6-26
- 1.2.1 森林经营模式研究现状16-17
- 1.2.2 森林经营对木材产量的影响17-19
- 1.2.3 森林经营对森林碳储量影响19-20
- 1.2.4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研究现状20-21
- 1.2.5 森林多目标效益评价研究现状21-25
- 1.2.6 研究现状评述25-26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6
- 1.4 主要研究内容26-27
- 1.5 技术路线27-28
- 1.6 创新点28-29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29-34
- 2.1 自然概况29-30
- 2.2 社会经济概况30
- 2.3 森林经营历史30-31
- 2.4 森林经营模式31-34
- 2.4.1 粗放经营模式(FM1)32
- 2.4.2 目标树经营模式(FM2)32-33
- 2.4.3 调整育林法经营模式(FM3)33
- 2.4.4 无干扰经营模式(FM4)33-34
- 第三章 森林经营模式对木材收获和碳储量的影响34-49
- 3.1 研究方法34-39
- 3.1.1 样地调查34-35
- 3.1.2 木材收获量计算35-37
- 3.1.3 乔木碳储量计算37-38
- 3.1.4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计算38-39
- 3.1.5 数据处理39
- 3.2 结果与分析39-47
- 3.2.1 蓄积量与收获量39-43
- 3.2.2 乔木碳储量43-45
- 3.2.3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45-46
- 3.2.4 不同经营模式对多目标经营的影响46-47
- 3.3 结论与讨论47-49
- 第四章 森林经营模式对木材和碳汇价值的影响与模拟预测49-64
- 4.1 研究方法49-54
- 4.1.1 社会调查49
- 4.1.2 成本—效益分析49-50
- 4.1.3 净现值原理50-51
- 4.1.4 林地期望值原理51-52
- 4.1.5 碳汇价格确定52-53
- 4.1.6 蓄积量预测模型53
- 4.1.7 生物量预测模型53-54
- 4.2 静态结果分析54-59
- 4.2.1 木材产量效益54-57
- 4.2.2 森林碳储量经济效益57-58
- 4.2.3 综合经济效益的估算与评价58-59
- 4.3 一个经营周期动态效益分析59-62
- 4.3.1 模拟期经营方案59-60
- 4.3.2 经营周期综合效益分析60-62
- 4.4 结论与讨论62-64
- 第五章 灵敏度分析64-71
- 5.1 研究方法64
- 5.2 结果与分析64-69
- 5.2.1 木材价格灵敏度66
- 5.2.2 采伐成本灵敏度66-67
- 5.2.3 碳汇价格灵敏度67-68
- 5.2.4 折现率灵敏度68-69
- 5.3 结论与讨论69-71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71-77
- 6.1 主要结论71-73
- 6.1.1 木材收获和碳储量71
- 6.1.2 综合效益价值71-72
- 6.1.3 因子灵敏度72-73
- 6.1.4 森林经营模式综合评价结论73
- 6.2 对策建议73-75
- 6.2.1 合理补植更新,确保调整育林效果73-74
- 6.2.2 调整林分结构,完善目标树经营74
- 6.2.3 开展长期监测,确保林分健康生长74-75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8
- 附录88-91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91-92
- 致谢92-93
- 详细摘要93-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菲;郝春旭;温亚利;;基于林农参与式森林经营培训的影响评价——以福建山连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9期
2 朱志辉;;印度联合森林经营进程中的文化冲击[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5年04期
3 赵伟;;外资造纸企业林浆纸基地森林经营认证研究——以华南A公司为案例[J];林业经济;2012年09期
4 周盛;孙伟刚;;就人类生态环境论森林经营的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5 G.Paille;罗菊春;;瑞典的森林集约经营——一个加拿大造纸工作者对瑞典和加拿大两国森林经营的看法[J];国际造纸;1982年04期
6 ;武山县滩歌森林经营所以毛竹土法试制纤维板[J];林业实用技术;1959年19期
7 马长顺;;森林经营对用材林土壤影响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9期
8 ;在跃进的基础上继续跃进 多快好省的水力锯电站[J];林业实用技术;1959年53期
9 焦剑波;;关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几个问题[J];绿色大世界;2007年08期
10 冷秋;;我国森林经营理论获重大突破[J];中国人造板;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在延边林业森林经营应用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2 刘晓勇;况水标;;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3 王恩苓;;关于切实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4 吴志文;;生态经营刍议——基于市场条件下的森林经营理念与模式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张文斌;赵学诗;郑田生;;浅谈安徽省森林经营主要问题与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张文斌;赵学诗;郑田生;;浅谈安徽省森林经营主要问题与对策[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子胜;;浅谈森林经营管理现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严承高;陈建伟;;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浅谈我国森林经营与管理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解荷锋;解孝满;段春玲;张兴永;孙百友;张有慧;;正确理解和运用森林经营理论 实现林业健康发展[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汤祥金;刘文萍;彭芳检;;试论森林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苓;我国森林经营工作亟待加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胡丽娟;把森林经营列为重中之重[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辉;短期无利让经营者不愿抚育森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柴晓邋刘新宁 曹钢;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森林经营之路[N];淄博日报;2008年
5 孟雨;府村林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森林经营示范林场[N];延安日报;2009年
6 遥远;全国确定128个森林经营试点单位[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7 记者 王胜男 通讯员 王恩苓;全国确定128个森林经营试点单位[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记者 王立忠;昌图县成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N];铁岭日报;2010年
9 阎博;专家把脉辽宁森林经营[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石怀绶;我市推进森林经营为何难?[N];安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冬艳;多功能森林经营效益优化及财政政策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2 苏春雨;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机制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杨馥宁;江西省靖安县森林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曾祥谓;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中的珍贵树种问题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孟京辉;经营单位级森林经营数据仓库研建及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王小军;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观评价与森林经营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棱;关于森林经营认证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苏月秀;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吴涛;国外典型森林经营模式与政策研究及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莎;“美丽中国”视野下的森林经营法律制度创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5 褚楠;森林经营规划软件接口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张敏;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冯超;黄丰桥国有林场森林经营认证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传辉;森林经营规划软件的研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石小云;森林经营决策模拟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平;森林经营过程对山体滑坡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1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4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