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3:04
本文关键词: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摘要】: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整体趋势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实体经济的在经济中比重在逐渐下降,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渐上升。特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膨胀更是严重,这些行业被学术界称为虚拟经济。美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虚拟经济快速发展,渐渐超过传统行业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全球金融的巨大震荡,使得世界实体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的下滑。关于美国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理论界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来证明二者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欧元区的经济结构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变化,进行物质生产的实体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在慢慢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在逐渐上升;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也发展比较快。金融房地产的不断膨胀,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高风险。实体经济的不断下降,物质产品生产的萎缩,使得欧洲经济发展不再有稳定的物质依托,经济实力逐渐下降;贸易结构中实物的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贸易连年逆差,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高赤字率和高债务比率成为了欧元区经济的顽疾。一旦外界金融环境恶化,政府财政便会出现问题。2009年,欧元区国家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爱尔兰、葡萄牙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11年,西班牙、意大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012年,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到整个欧元区,德法也不能幸免;2013年,债务危机还在延续,西班牙依然危险。实体经济逐渐萎缩、虚拟经济不断膨胀与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无关系。而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可以有效提高欧元区的经济实力,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要解决欧元区的经济结构问题,首先是要诊断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是否存在,是否严重;有哪些国家存在这种不平衡关系,有哪些国家不存在;是大部分国家存在这个问题,还是只有少部分国家存在。这就要求本文的研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否本来就存在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其原因和条件分别是什么。这是一个理论问题。第二,我们需要找到一套方法来测算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如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刘骏民教授经常说的,我们需要一个观测工具,一台“哈勃望远镜”测算各经济体是否真正发生了“红移现象”。第三,用这套方法测算出来的欧元区各国的情况具体是什么,定量测算结果是否与经济情况的定性观察相吻合。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理论模型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平衡的普遍性问题。理论分析发现,当代经济社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二者的不平衡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逐渐背离,具体表现为四点:总量发展的不平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背离,短期波动性的不平衡和就业贡献的不平衡。传统货币交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物价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但其分析设定的经济情形比较简单,只有两个经济部门。本文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四个经济部门,发展了货币交易方程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总量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总量发展的不平衡,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有不断膨胀的倾向,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其原因是由于虚拟经济的利润率高于实体经济;其发生的条件是源自于资本对利润的追逐,若无政府干预,经济会自发形成这样的结果。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本文借鉴了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成果。该中心刘晓欣教授带领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套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测算方法,即通过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MPS)总量指标的转换比较来测算虚拟经济总量,用投入产出技术来测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团队,并在中美日数据的测算中学习到了这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本文就拟在这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利用两大核算体系指标的比较,及相关其他指标的比较来测算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总量发展的情况。利用投入产出关联系数测算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就业贡献情况。另外使用股票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来比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短期波动性。MPS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曾经使用的一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其核算范围正好与本文所定义的实体经济的范围相吻合。而目前国际通用的SNA是以全部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的核算体系。因此,我认为用两者的核算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国实体经济在经济总体中的比重。投入产出关联系数反映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投入产出关联系数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关系的变化。 接下来本文解决第三个问题,对欧元区的经济结构进行具体测算。本文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量指标转换的方法和投入产出技术这两个方法对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核算之后发现:欧元区大部分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四个方面:虚拟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大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逐渐背离,虚拟经济的短期波动性大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就业贡献小于实体经济。 在完成了上述三大任务的基础上,本文对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发展情况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机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进行了计量检验。“欧猪五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发展的不平衡是引发欧债危机2的一个原因。所以要解决欧元区当前的经济问题,短期内的政策目标是摆脱危机影响,迅速恢复经济;而长期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问题也为我国提供了警示,在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完整、面临产业发展道路选择的今天,我国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保证实体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欧元区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关系 欧债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5;F815;F15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20
- 第一章 引言20-5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20-27
- 1.1.1 美国经济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危害全球20-21
- 1.1.2 欧元区深陷主权债务危机21-26
- 1.1.3 欧元区物质生产部门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26-27
- 第二节 研究意义27-28
- 1.2.1 理论意义27-28
- 1.2.2 现实意义28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28-45
- 1.3.1 虚拟经济的定义和范围28-31
- 1.3.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31-37
- 1.3.3 虚拟经济核算37-38
- 1.3.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38-44
- 1.3.5 文献述评44-45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45-49
- 1.4.1 主要研究方法45-46
- 1.4.2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46-49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49-50
- 1.5.1 主要创新点49
- 1.5.2 不足49-50
- 第二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50-66
- 第一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类50-53
- 2.1.1 国民经济三分法50-51
- 2.1.2 划分实体经济和服务业51-52
- 2.1.3 划分虚拟经济和一般服务业52
- 2.1.4 对所有国民经济活动的分类52-53
- 第二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53-60
- 2.2.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总述53-54
- 2.2.2 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54-56
- 2.2.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不平衡关系56-58
- 2.2.4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逐渐背离58-60
- 第三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总量关系模型60-65
- 2.3.1 模型假设60
- 2.3.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关系模型60-62
- 2.3.3 模型稳定性分析62-64
- 2.3.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总量关系分析64-65
- 2.3.5 模型结论65
- 第四节 小结65-66
- 第三章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66-81
- 第一节 欧元区概况66-67
- 第二节 欧元区核心国家67-72
- 3.2.1 德国67-70
- 3.2.2 法国70-72
- 第三节 欧元区边缘国家72-78
- 3.3.1 希腊、葡萄牙、意大利73-75
- 3.3.2 爱尔兰、西班牙、塞浦路斯75-78
- 第四节 欧元区其他国家78-80
- 3.4.1 斯洛伐克78
- 3.4.2 芬兰78-79
- 3.4.3 卢森堡79-80
- 第五节 小结80-81
- 第四章 欧元区两大核算体系总量指标的对比81-126
- 第一节 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与MPS81-85
- 4.1.1 SNA简介81-82
- 4.1.2 MPS简介82-83
- 4.1.3 SNA与MPS的区别83-84
- 4.1.4 用两大体系指标的比较来衡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84-85
- 第二节 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量指标的转换方法85-93
- 4.2.1 生产法86-89
- 4.2.2 收入法89-91
- 4.2.3 支出法91-93
- 4.2.4 三种方法的平衡93
- 第三节 欧元区两大核算体系总量指标的对比93-113
- 4.3.1 测算示例94-96
- 4.3.2 各国两大核算体系总量指标的对比96-113
- 第四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发展的测算113-119
- 4.4.1 各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发展的测算113-116
- 4.4.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发展的国际比较116-119
- 第五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短期波动性的测算119-125
- 第六节 小结125-126
- 第五章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产业关联分析126-142
- 第一节 投入产出关联系数126-131
- 5.1.1 投入产出流量表126-128
- 5.1.2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关联系数128-130
- 5.1.3 投入产出关联系数的计算方法130-131
- 第二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关联系数测算131-135
- 5.2.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都减弱的国家131-132
- 5.2.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前向关联减弱的国家132-134
- 5.2.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后向关联减弱的国家134-135
- 5.2.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均无明显减弱的国家135
- 第三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就业贡献的测算135-139
- 5.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就业贡献的纵向比较135-136
- 5.3.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就业贡献的差异比较136-139
- 第四节 实证测算结果总结139-141
- 第五节 小结141-142
- 第六章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关系的影响142-165
- 第一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欧债危机142-163
- 6.1.1 欧债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142-149
- 6.1.2 欧债危机的原因149-156
- 6.1.3 欧债危机原因的实证分析156-163
- 第二节 欧元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其他影响163
- 第三节 小结163-165
-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165-172
- 第一节 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165-167
- 第二节 政策建议167-171
- 7.2.1 对欧元区的政策建议167-169
- 7.2.2 对我国的政策建议169-171
-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171-172
- 参考文献172-180
- 致谢180-181
- 作者简历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
本文编号:656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5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