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3:03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力 人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摘要】:未来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区别于其他理论认识的核心范畴。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是因为是建立在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 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发展问题,己成为国内以及国际的主流认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中国社会六十多年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自建国以来的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思想认识进行总结概括,提炼出其发展轨迹的基本规律,对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有裨益。 从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借鉴其他一些相关认识,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六十多年各个阶段的生产力思想认识,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提炼出了生产力六十多年发展轨迹中所展示的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意义的基本内容。这对于更好的指导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的是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等。 第二章是生产力理论认识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阶段。主要内容是论述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前进根本动力的观点。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前进根本动力的观点,就是坚持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坚持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不否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及人的能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决定论”的独特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前进根本动力的观点,是研究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论基础。并指出马克思主义虽然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具体而言,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在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前进根本动力观点的基础上,把人的发展目标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旨归和最终目的,以及渗透在社会历史前进过程之中的目标导向的双重指引下,具体统一于社会历史前进的实际过程之中的。在对毛泽东对生产力认识和实践的客观分析中,揭示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以此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至于出现更多的失误。同时指出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也是毛泽东的理想和目标。只不过是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三章是生产力对人的发展价值和意义的起始阶段。主要内容是论述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基础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内容论述上,主要以邓小平对生产力的思想认识为切入点。邓小平对生产力的认识首先是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出发的,因此,他特别强调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来看待。围绕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他对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当今世界的主题、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等进行了新的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此,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及要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观点。为了使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奠定在牢固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为以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奠定了理论前提。后来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发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为从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角度认识生产力,以及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之中,贯彻落实生产力对人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开启了新的历程。 第四章是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之中,继续贯彻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一个发展阶段。人的发展不仅有物质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的追求,还有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追求。人的物质价值的追求是其他价值追求的前提和基础,其他的价值追求都是在物质价值追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创造出社会财富以此满足人们的物质价值追求是生产力的功能所在,因此,生产力就构成了人们精神文化价值追求、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依托和底板。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要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是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对生产力及其发展提出的要求与遵循的基本原则。江泽民提出的先进生产力思想,正是人的发展对生产力及其发展提出的要求与遵循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它主要发挥着对人的发展趋向的制约与导向的作用。所谓“制约”是指人的发展的其他方面的价值追求都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所谓“导向”是指从更长远的目标看,人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的,从而走向越来越丰富的高级阶段的。如何贯彻人们在物质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实现人们精神文化价值追求、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的发展价值关怀的基本内容。因此,“三个代表”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关怀,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在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推进人的发展。江泽民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之中,对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为胡锦涛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生产力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是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一个基本展开阶段。在邓小平和江泽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之中,贯彻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胡锦涛又进一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推进了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生产力,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即生产力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生产力的路向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就基本呈现出来。从生产力对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出发,强调要在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上,发展文化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在发展这些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生产力对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和意义向度的基本展开。这也是生产力在中国六十年发展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个规律。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弊端,社会主义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的不足,实现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建国以来,生产力思想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认识与实践发展中的全部历程。从理论认识上讲,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生产力,不仅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启示。对于中国来讲,实现生产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条件。但也并不是说不能解决,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努力向这个目标前进,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关键词】:生产力 人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92.7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7
  • 第1章 绪论17-31
  •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17-2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20-2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20-2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24-26
  • 1.3 研究方法26-27
  • 1.4 研究内容及重点27-29
  • 1.5 主要创新点29-31
  • 第2章 生产力: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31-54
  • 2.1 走向“革命”31-40
  • 2.1.1 让资本主义绝种31-34
  • 2.1.2 一场新的“人民战争”34-37
  • 2.1.3 抓革命,促生产37-40
  • 2.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40-54
  • 2.2.1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40-47
  • 2.2.2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47-54
  • 第3章 生产力:面向人的物质生活世界54-85
  • 3.1 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出发54-57
  • 3.1.1 关心群众生活54-56
  • 3.1.2 致富光荣56-57
  • 3.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7-69
  • 3.2.1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确立57-63
  • 3.2.2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确立的保障63-69
  • 3.3 发展才是硬道理69-75
  • 3.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9-72
  • 3.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72-75
  • 3.4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75-85
  • 3.4.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76-78
  • 3.4.2 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78-82
  • 3.4.3 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意义82-85
  • 第4章 先进生产力:人的发展趋向的制约与导引85-111
  • 4.1 人的发展85-95
  • 4.1.1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85-91
  • 4.1.2 人的发展的要求91-95
  • 4.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的关怀95-111
  •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发展关怀的路径95-106
  • 4.2.2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失误106-111
  • 第5章 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度111-151
  • 5.1 人的全面发展111-118
  • 5.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111-114
  • 5.1.2 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总呈现114-118
  • 5.2 人的全面发展的生产力意蕴118-134
  • 5.2.1 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118-120
  • 5.2.2 生产力的路向120-127
  • 5.2.3 生产力发展递进规律127-134
  • 5.3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134-151
  • 5.3.1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弊端134-139
  • 5.3.2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139-151
  • 结束语151-157
  • 附录157-184
  • 附录A157-160
  • 附录B160-170
  • 附录C170-175
  • 附录D175-184
  • 致谢184-185
  • 参考文献185-19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莉芳;论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忠杰;全面地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J];长白学刊;1996年03期

3 顾钰民;“经济人”行为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导向[J];财经研究;1997年07期

4 周义澄;中国经济改革的生物圈保护问题以及全球生态文化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吴大可;周何;;齐泽克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9期

6 有林;;计划生产是主体 自由生产是补充[J];经济研究;1981年09期

7 邹诗鹏;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J];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8 刘福森;生存的关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J];理论探讨;2002年02期

9 蒋大椿;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1年04期

10 曹萍;冯琳;;胡锦涛同志生态文明思想的区域实现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曾培炎;[N];人民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66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6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