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纳污能力使用权交易制度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河道纳污能力使用权交易制度的探讨
【摘要】:"水十条"出炉后,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针对我国现行河流纳污能力使用权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管理要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杠杆的双重调节机制,将排污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使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因此,建立科学的排污权管理理论,已成为我国治污工作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枣庄市水利开发总公司;
【关键词】: 水十条 纳污能力 排污权 交易
【分类号】:X52;X196
【正文快照】: 国务院于2015年4月16日以国发〔2015〕17号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万众期待的“水十条”终告出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1我国水污染现状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忠,汪家权,王超,钱家忠;基于未确知性信息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如忠,汪家权,王超,钱家忠;不确定性信息下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初探[J];水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3 毛媛媛,王锡冬;江苏省淮河流域纳污能力浅析[J];水资源保护;2003年03期
4 李红亮;李文体;;水域纳污能力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S1期
5 王晓f;;梯级开发河流纳污能力分析计算[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11期
6 毛晓文;;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不确定性及其定量控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9年03期
7 路雨;苏保林;张传霞;;泉州市晋江流域纳污能力计算[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8 陈晓蕾;王冠;;浙江省珊溪水利枢纽纳污能力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9 张海欧;闵涛;罗军刚;闫莉;;基于多模型的渭河陕西段纳污能力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10 黄爱平;张新华;;袁河流域宜春保留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J];节水灌溉;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迪虎;;淮河淮南、蚌埠段动态纳污能力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克先;;径流资料匮乏区域中小河流纳污能力计算耦合模型[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黄永;赵兴龙;任兴海;;淄博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达标对策[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吴师;;淮河鲁台子—石头埠段动态纳污能力估算及水质污染预测预报[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范留明;程卫习;李娟芳;;伊洛河纳污能力研究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6 朱晓红;;唐山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削减量计算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阎梅;张宝林;严林浩;方琼;王福喜;童春华;;洪湖纳污能力分析(湖泊论坛)[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巍;廖文根;禹雪中;;引江济太条件下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姜亦峰;李虹;颜凡尘;艾亮;;辽宁省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与措施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一辑)选编[C];2011年
10 王亚妮;罗纨;李珍珍;;mP灞河流域纳污能力与排污总量控制分析[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昆 记者 廖晓生;全市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启动[N];南昌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杨亚非;我国首部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今起实施[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记者 欧阳新华;黄河流域(片)重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限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N];黄河报;2012年
4 通讯员 李兴云 张名杰;胶州——保护水资源从基础着手[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周长征 颜超华;专家给三峡库区水域“体检开方”[N];湖北日报;2004年
6 陈廷榔;能建拦湖大坝吗?[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记者 裴海燕 通讯员 孟梦;湖北出台湖泊保护条例[N];中国水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美正;不同流量下的皖河流域纳污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晓f;福建省闽江沙溪纳污能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许仁义;福建省典型水体纳污能力计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董相如;淮北市河流纳污能力及污染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隋明锐;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模拟与纳污能力核算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庄重;伊通河长春段动态纳污能力及水质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董淼蕾;区域用水总量与纳污能力宏观联合分配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张川;河道纳污能力与雨水溢流冲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5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65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