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景
本文关键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景
【摘要】: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和异常天气的困扰,世界各国在加强气候合作的同时,亦各自探索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巴黎气候协定》表明各国已达成了加强环境治理的共识,也使各国承担着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责任。我国在雾霾和国际减排承诺的压力下,已于2013年试点运营了碳市场,并拟于2017年在全国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力图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市场机制有效降低碳减排的成本。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碳金融运行体系的核心,近年来亦倍受关注。碳交易市场作为强制减排政策所形成的人为构建的市场,其制度设计对于市场运行以及碳减排活动具有关键性作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U-ETS)是全球最早运营的碳交易体系,目前也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体系在实践中发展、几经变革。欧盟碳交易体系的框架,特别是其改革的进程、绩效及方向,将为我国构建碳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而推进中国的低碳发展。研究欧盟碳交易体系还将丰富低碳经济和金融理论,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本文研究了欧盟委员会的相关法律文献,运用文献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价格机制崩溃等问题是推动其制度改革的主因。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提高碳配额供给灵活性的制度变革有助于完善碳价机制。通过对中国试点碳市场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剖析了中国试点碳交易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自2005年开始正式运行,在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由于体系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原因导致碳配额的供给远高于需求,碳配额的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在第二阶段(2008年—2012年)和第三阶段(2013年—2020年)不断对交易体系进行讨论修订完善。本文从碳减排的背景与理论基础入手,剖析了碳排放权的属性,明确了碳交易体系与其它碳减排政策相比的优势,介绍了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形成的碳金融市场以及指导碳市场交易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范围与目标,配额分配方案与方式,交易标的,灵活机制、碳泄漏问题,碳市场新进入者和退出者的规则,碳市场的连接问题以及为了保障碳交易的长期性所采取的制度框架。在系统详细地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后,在肯定欧盟碳交易机制成就,明确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优点的基础上,探讨EUETS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缺陷和效果欠缺,从而论证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进而从稳定市场储备,延迟拍卖,调整线性降低因子等方面具体介绍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制度改革的框架,并深入剖析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扩大减排范围、强化管理职能、限制低效机制等。进而,文章重点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六项相对重要的改革措施,采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法对已经实施的五项改革措施加以实证分析,探讨改革措施是否有助于促进碳价的平衡,从而评估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绩效。碳排放配额跨期交易的改革以及对配额上限逐年递减的改革有助于平缓碳排放交易价格。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只有改变交易体系中的供给端和体系的灵活性的改革才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最后,文章对比分析了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异同,并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EUETS 改革 中国碳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83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导论14-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4-15
- 1.2 文献综述15-19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1
- 1.3.1 研究思路19-20
- 1.3.2 研究方法20-21
-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21-24
- 第2章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24-36
- 2.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形成的背景与制度基础24-29
- 2.1.1 《京都议定书》首次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25-26
- 2.1.2 《巴厘岛路线图》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26-27
- 2.1.3 《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维护了国际减排规则27-28
- 2.1.4 《德班协议》和多哈会议保证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连续性28
- 2.1.5 《巴黎协定》为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28-29
- 2.2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市场化减排功能29-32
- 2.3 世界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32-36
- 第3章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构架36-58
- 3.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形成与基本特征36-42
- 3.1.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形成36-37
- 3.1.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37-42
- 3.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总目标与范围42-45
- 3.2.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减排的总量目标42-44
- 3.2.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减排的范围44-45
- 3.3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分配45-49
- 3.3.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成员国的配额分配45-47
- 3.3.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各成员国向企业分配碳配额的方式47-49
- 3.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交易标的与交易场所49-53
- 3.4.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交易标的49-50
- 3.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交易场所50-53
- 3.5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履约制度53-58
- 3.5.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强制减排的战略决定与法规指令53-55
- 3.5.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证制度55-58
- 第4章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成就与存在问题58-76
- 4.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成就58-65
- 4.1.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显著地促进了碳减排58-61
- 4.1.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显著地促进了低碳项目的投资61-62
- 4.1.3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创了全球碳减排的新局面62-64
- 4.1.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64-65
- 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配额发放方式有缺陷65-69
- 4.2.1 初始配额的免费分配模式缺乏效率65-66
- 4.2.2 分配碳配额的祖父原则有失公平66-67
- 4.2.3 成员国间分配碳配额的分散决策模式引发了矛盾67-69
- 4.3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供求失衡至碳价波动69-74
- 4.3.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配额总量过量69-70
- 4.3.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抵消机制过于宽松70-71
- 4.3.3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覆盖的减排行业有限71
- 4.3.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和第二阶段碳价大幅波动71-74
- 4.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存在的其它问题74-76
- 4.4.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电子注册系统存在安全隐患74-75
- 4.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各成员国的的博弈影响减排合作75-76
- 第5章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措施、绩效与前景76-110
- 5.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措施76-95
- 5.1.1 扩大减排覆盖面和控排范围76-81
- 5.1.2 调整碳配额的总量设计与分配方式81-87
- 5.1.3 减缓新入和退出减排主体对交易体系的冲击87-88
- 5.1.4 以严控抵消机制与公布碳泄漏名单保障交易体系的减排效率88-90
- 5.1.5 强化欧盟的监管和管理职能,加强减排约束90-92
- 5.1.6 完善碳排放法律制度,,为交易体系提供立法基础92-95
- 5.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95-99
-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95-97
- 5.2.2 回归分析97-99
- 5.3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改革措施发挥作用的机理分析99-104
- 5.3.1“存储和借贷”政策的作用机理100-102
- 5.3.2“总量上限递减”政策等调整碳配额供求的作用机理102-103
- 5.3.3 调整碳配额分配方式的作用机理103-104
- 5.4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前景104-110
- 5.4.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改革趋势104-105
- 5.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后续改革将在困扰中推进105-110
- 第6章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对中国的启示110-128
- 6.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总结110-114
- 6.1.1 总量交易(Cap-Trade)模式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助于减排110-111
- 6.1.2 合理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范围是碳排放交易体系高效运行的前提111-112
- 6.1.3 公平、透明、灵活的碳配额分配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高效运行的关键112-113
- 6.1.4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碳排放交易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113-114
- 6.1.5 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高效运行的保障114
- 6.2 中国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114-117
- 6.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现状117-123
- 6.3.1 构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础已初步形成117-121
- 6.3.2 构建全国碳交易体系面临的阻碍121-123
- 6.4 构建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123-128
- 6.4.1 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构建123-125
- 6.4.2 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支持体系125-128
- 参考文献128-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碳排放交易启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年01期
2 ;欧盟将在碳排放交易中引进拍卖机制[J];华电技术;2008年02期
3 莉;;我国碳排放交易有望明年开始[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6期
4 艾米里·福林卡茨;徐新明;;碳排放交易权能解除地球污染吗?[J];世界环境;2010年01期
5 钟祥财;;推进中国碳排放交易的原则和思路[J];中国发展;2010年06期
6 ;澳大利亚将在2015~2016年向碳排放交易机制过渡[J];中国煤炭;2011年03期
7 姚晓芳;陈菁;;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4期
8 ;我国将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年08期
9 ;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7期
10 鲍彦苓;;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诗洋;;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迈出“标志性”步伐[A];《电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3 李妍;孙振清;;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杨涛;李艳梅;;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张伟华;;WTO主要发达成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评述[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7 刘昌义;;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评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扬;澳碳排放交易议案再次被投票否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李山;德碳排放交易系统遭“钓鱼”欺诈[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吕东浩;王名委员呼吁建立国家级碳排放交易平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记者 陈嘉佳;中俄就欧盟将航空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发表共同声明[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驻印度经商参处;印度拟抗议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N];国际商报;2011年
6 记者 邱登科;发改委:全力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N];民营经济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汪s
本文编号:68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68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