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 发展 对策
【摘要】:农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谋求农民解放、探索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理论支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及其实践,对于全面把握毛泽东的思想,理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参考和借鉴,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当今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系统梳理农业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实践,深入进行对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分析,力图阐明以下几个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实行农业合作;农业合作的目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农业合作;农业合作的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以及带来了哪些消极的后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或后果;这些后果对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为什么农业合作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实践后期出现了偏差;如今我们为什么再次进行合作;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我们注意什么,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展开以下主要内容:一、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对欧文及欧洲早期合作经济实践作分析和评价,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思想,对早年的毛泽东有一定的影响。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集体化的实践经验,对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农民合作思想与实践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直接。二、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开展组织农民的活动,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农业合作;土地革命时期,他在苏区十分关注和重视农民自发形成的互助组织;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极端的财政与经济困难,毛泽东积极倡导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劳动力及主要生产资料不足的困境下,毛泽东支持农民自发形成互助合作组织,面对工业化建设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与小农生产相当落后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再次倡导进行农业合作。农业合作组织在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变迁过程中,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的思想逐步完善。三、农业合作化的成就、经验、教训。毛泽东关于以农业合作化支持工业化、先合作化再机械化,关于自愿互利、民主办社,教育农民的思想,既凝结着当时条件下探索的艰辛努力,在今天也有很大的价值。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原始资金积累、原材料和市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合作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教训,如脱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变革、平均主义等的做法值得深刻反思。四、新时期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对策。立足于当下“三农”实际,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最直接的启示就是再次合作起来,规模发展,并且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同。合作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当前家庭联产的小农经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从土地走向市场,提高农业竞争力,形成有效率的农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转型,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深入分析合作社现存的问题,从农民自身、政府以及国外经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 发展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42;F091.93;F306.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14
- (一)理论意义12-13
- (二)现实意义13-14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14-19
- (一)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的来源与实践14-15
- (二)对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评价15-16
- (三)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问题16-17
-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问题17-18
- (五)研究评述18-19
- 三、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19-22
- (一)研究思路19-20
- (二)研究框架20-21
- (三)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来源与发展22-40
- 一、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理论来源22-28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思想22-24
- (二)列宁、斯大林的农业合作理论24-26
-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26-28
- 二、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发展历程28-33
- (一)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萌芽29
- (二)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形成29-31
- (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成熟31-32
- (四)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发展和完善32-33
- 三、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33-40
- (一)农业合作的目的33-36
- (二)农业合作的内容36-40
- 第三章 对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的再认识40-50
- 一、农业合作的历史贡献40-43
- (一)农业合作化推动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0-41
- (二)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41-42
- (三) 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42
- (四)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改善42-43
- 二、合作运动的反思43-47
- (一)“一刀切”的单一合作化形式43-44
- (二)“一哄而起”的左倾冒进情绪44-45
- (三)合作运动中的平均主义45
- (四)合作运动中对农民利益的忽视45
- (五)出现失误的原因45-47
- 三、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的当代意义47-50
- (一)农业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7-48
- (二)农业生产要调整内部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48
- (三)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48-50
- 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初步发展50-60
- 一、建立和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必要性50-53
- (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客观需要50-51
- (二)调整产业结构、确立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的需要51-52
- (三)农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52
-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需要52-53
- (五)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53
- 二、新时期合作经济模式的创新53-56
- (一)公司加农户经济合作社53-54
- (二)农民股份经济合作社54-56
- 三、我国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56-60
- (一)内部层面57-58
- (二)外部层面58-60
- 第五章 推进我国农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对策60-75
- 一、引导教育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合作积极性60-62
- (一)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60
- (二)必须充分保护农民利益60-61
- (三)完善农业合作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61-62
- 二、吸收和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经验62-65
- (一)学习美国农民合作组织中的企业化运作62-63
- (二)借鉴日本农民合作组织中的政府政策的制定63-64
- (三)揉合法国农民合作组织中的公众性服务64
- (四)参考印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政府惠农政策64-65
- 三、发挥政府对农业合作的推动作用65-71
- (一)积极推进农业的组织化程度65-67
- (二)加大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67-69
-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9-70
- (四)加强合作组织人才培养70-71
- 四、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71-75
- (一)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章程72
- (二)完善农业土地制度72-75
- 第六章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1
- 后记81-8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盛琦;历史的探索 宝贵的经验——学习邓子恢农业合作思想[J];中国农村经济;1987年10期
2 王长太;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2期
3 王长太,王步云;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4期
4 刘巧燕;论合作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21期
5 张乐柱;;合作思想基点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年05期
6 赵玲;李玉敏;;比较分析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现代新农合[J];学理论;2013年31期
7 王长太;信用合作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比较[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5年03期
8 廖萍萍;;马克思合作思想的新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9 廖萍萍;;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关于合作思想的比较[J];东南学术;2009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静 宜宾学院 郭平;科学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合作思想[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明月;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农业合作组织[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2 李彤宇;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考察[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镇;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思想中的政治观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王猛;产学研合作思想的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8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75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