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6:20
本文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测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效率测度 数据包括分析法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实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将发展的目光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发展竞赛。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并在2010年3月,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然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战略性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发展、高增长和高关联度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门槛、高技术和未来市场高度不确定性等等风险。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风险这一特点,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其基于国家安全、产业战略升级和国家贸易政策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技术效率的提高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在进行细致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利用曼昆斯特二分法,从整体行业和RD投入两个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测度问题进行了实证测量。 本文研究发现,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总体较好,但无论是整体行业还是RD投入,都存在着主要依靠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其总体技术效率推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根据这一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效率测度 数据包括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9;F12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12
- 1.2.1 研究方法9-10
- 1.2.2 技术路线10-12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12-14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12-14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14-20
- 2.1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献回顾14-17
- 2.1.1 国外文献回顾14-15
- 2.1.2 国内文献回顾15-17
- 2.2 关于技术效率测度的文献回顾17-19
- 2.2.1 国外文献回顾17-18
- 2.2.2 国内文献回顾18-19
- 2.3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相关理论20-28
-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20-21
- 3.1.1 战略性内涵20
- 3.1.2 新兴性内涵20-21
- 3.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21
- 3.2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重要意义21-23
- 3.2.1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产业视角21-22
- 3.2.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安全观22-23
- 3.3 基于“后发优势”科技赶超的重要意义23-25
- 3.3.1 “后发优势”的涵义23-24
- 3.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观24-25
- 3.4 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意义25-27
- 3.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涵义25-26
- 3.4.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贸易政策观26-27
- 3.5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技术效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28-39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28-31
- 4.1.1 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8-29
- 4.1.2 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29-30
- 4.1.3 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产业30-31
- 4.2 技术效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31-36
- 4.2.1 技术效率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31-33
- 4.2.2 技术效率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33-34
- 4.2.3 技术效率协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发展34-36
-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提高的制约因素36-38
- 4.3.1 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低36-37
- 4.3.2 核心技术受限制37
- 4.3.3 市场需求不足37-38
- 4.3.4 配套政策不完善38
- 4.4 本章小结38-39
- 第五章 实证分析39-55
- 5.1 技术效率测算的方法39-44
- 5.1.1 参数分析法39
- 5.1.2 非参数分析法39-43
- 5.1.3 本文方法的选择43-44
- 5.2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说明44-51
- 5.2.1 数据来源44
- 5.2.2 指标选取说明44-45
- 5.2.3 描述性统计45-51
- 5.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DEA分析51-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政策建议55-58
- 6.1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55-56
- 6.1.1 制度环境创新55
- 6.1.2 完善公共服务55
- 6.1.3 鼓励金融创新55-56
- 6.2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56-58
- 6.2.1 加强技术创新56
- 6.2.2 强化市场导向56-58
- 结论及展望58-60
- 研究结论58
-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下一步研究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娃;郑惠莉;;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电信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3 吉生保;崔新健;;不同所有制行业技术效率的再审视——基于Panel VAR模型和超效率方法[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4 文骐;童舒静;;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进与理论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刘志阳;姚红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熊勇清;曾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徐盈之;赵豫;;中国信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0期
8 孙文杰;沈坤荣;;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9 白雪洁;宋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10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76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76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