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理论、目的与方法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理论、目的与方法的比较
【摘要】:在中国体制改革大时代背景下,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文章基于已有的文献,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分析的具体观点、方法论范式和理论目的等三个层次进行了全面比较,发现两种制度理论体系在理论目的上存在根本对立,导致两者采取截然相反的方法论范式,进而得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主义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制度理论,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制度主义 制度分析 比较
【基金】:2013年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中国西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扶持之手”还是“掠夺之手”?》(项目编号:13YJC790093)阶段成果
【分类号】:F091.349;F091.91
【正文快照】: 中国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为新制度经济学或新制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提供了历史舞台,30多年来,在我国的转型经济研究中新制度主义大行其道。国内学界对新制度主义的态度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观点认为,新制度主义应当替代传统理论,成为中国体制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另一种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华;新制度主义的崛起[J];社会观察;2003年02期
2 黎明;;公共治理之道——新制度主义途径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马建斌;;西方新制度主义的制度观述要[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 王珍珠;;浅析新制度主义的产生背景及流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5 张辉;;新制度主义理论略述[J];商业时代;2013年15期
6 罗昆;李道先;;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经济学与社会学的释读与整合[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62期
7 陈欣;黄维德;;迎合行为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卓越;张珉;;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J];经济学家;2008年04期
9 胡祖光;张铭;;何谓“制度企业家”? 谁会成为“制度企业家”?——来自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观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0期
10 马海韵;张勤;;新制度主义及其对公共政策范式演进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林;;新制度主义理论范式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龙;;西方的新制度主义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发言提纲)[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朱富强;;分工和交易相结合的企业解释——古典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的一个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子墨;新制度主义:西方政治学新发展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政治的“新制度主义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常欣欣;新制度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契合[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雪松;政治世界的制度逻辑[D];吉林大学;2010年
2 邓念国;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民营化:新制度主义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新制度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高琰琰;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困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江心;欧洲立宪与新制度主义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4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5 胡胜利;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税收执法公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菲菲;学校改进的新制度主义学派视角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欣;从古典法律自然主义到新制度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黄山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田恒;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云敏;有限理性和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9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77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