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方视阈的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组织模式研究——以四川
本文关键词:基于供给方视阈的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组织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北”、“川西南”项目为例
【摘要】:在对四川"川西北"、"川西南"森林碳汇项目建设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农户"的项目建设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各模块的作用与联结机制以及该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未来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可能优化的组织模式为"企业+科研机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并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入股提高科研机构的参与主动性、政府进一步优化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设计了优化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森林碳汇项目 项目组织模式优化 供给方视阈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JY093) 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20B07) 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2015ZR0031)
【分类号】:X196;F326.27
【正文快照】: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与文明进程。森林碳汇是目前最经济的“碳吸收”手段[1],由森林碳汇服务提供者和温室气体制造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衍生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帆;赵仕通;曾维忠;;自愿市场视角下城市居民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47位成都市民的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尹少华;周文朋;丁扬;;湖南省森林碳汇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优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杨帆;曾维忠;;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综述与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5期
4 宋彩平;张斯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东北国有林区低碳政策模拟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升东;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驰;杨帆;曾维忠;周连景;;基于供给方视阈的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组织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川西北”、“川西南”项目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胡柳;黄万里;;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J];低碳世界;2016年16期
3 张颖;单永娟;;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供需及贸易情况分析[J];环境保护;2016年10期
4 杨浩;曾圣丰;曾维忠;杨帆;;基于希克斯分析法的中国森林碳汇造林生态补偿——以“放牧地-碳汇林地”土地用途转变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9期
5 伍格致;王怀品;周妮笛;李依;曾钦斌;杨亦民;;湖南省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社会效益分析[J];林业经济;2015年11期
6 伍格致;周妮笛;;湖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测算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木兰科几种常用绿化树种光合特性及固碳能力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2 游伟斌;塞罕坝华北落叶松树干呼吸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李丹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赵猛;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刘路阳;北方几种城市绿化树种碳汇能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敏;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制度构建[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吴友均;干旱区规模化植树减排计算标准及效益评价[D];新疆大学;2011年
8 闫碘碘;国际气候制度及其贸易措施框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静;基于社区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赵子明;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屹;李小勇;温亚利;;农户集体林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浙江、陕西、重庆四省(市)的调研[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2 冷清波;周早弘;;东江源区森林系统碳汇计量[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尹少华;周文朋;;湖南省森林碳汇估算与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4 王光华;刘琪t,
本文编号:891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89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