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整治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综合指数 荔城区 莆田
【摘要】:文章从生态安全角度,建立包含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四大因素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因素,将考核范围扩大到空间层面,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对指标赋权,运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规划前后的安全分值,定量探讨土地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荔城区2020年相对2010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1.2123,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是正面的,但某些指标数据呈下降趋势。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综合指数 荔城区 莆田
【分类号】:F062.2;F301.2
【正文快照】: 的考核,多因素综合法考虑比较全面,但某些指标难以量化,GIS方法和PSR方法评价数据的分析较为复杂,得出的结果可能偏离实际。本文在吸收学者相关经验基础上,优选评价方法和模型,并结合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对土地整治规划造成的生态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1研究范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艳芳,明冬萍,杨建宇;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兴燕;黄涛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新军;杨建军;;基于SD-GMOP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3 杨婉;李鹏;于书霞;;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崔朝伟;许学工;;北京市域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对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4期
5 崔朝伟;许学工;;北京市域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对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马育军;黄贤金;肖思思;王舒;;基于DEA模型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7 刘仁志;夏琳琳;;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与评估[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8 任继周;林慧龙;;农田当量的涵义及其所揭示的我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一个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能力评价的新量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9 许丽萌;杨海娟;;基于生态效益的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10 刘耀林,汤青慧;基于理想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永红;;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与方法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建卫;黄贤金;;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现状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4 于婧;聂艳;黄建武;吴宜进;;湖北省生态绿当量的时空变异[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朱艳莉;李越群;廖和平;;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魏中龙;廖和平;;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清竹;农牧交错带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平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景刚;基于资源价值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曹顺爱;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能值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叶建;城市土地供应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甘奇慧;基于精明增长的铜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溶地下水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杜军;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秦伟山;基于GMDP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庭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程晓;甘泉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薛维锐;哈尔滨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健,宫渊波,,陈林武;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定量探讨[J];林业科学;1996年04期
2 张贵祥,黄凌云,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耿红,王泽民;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雷孝章,王金锡,彭沛好,陈国先,唐云锦;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问题出在资金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张占录副教授谈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J];中国土地;2009年07期
2 张宝玉;;土地整治是“双保”更直接有效的措施——关于桂林市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08期
3 洪土林;王艳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土地整治资金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年06期
5 李晨;司涛;;河南省土地整治实施监管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12期
6 宋迎新;;农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创新[J];浙江国土资源;2010年01期
7 何志强;;“兴地睦边”:云南土地整治大工程[J];中国土地;2010年04期
8 ;重庆:土地整治项目可融资[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4期
9 王会;;统筹规划 综合协调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10 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帅;;关于土地整治市场化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春阳;杨洋;贾克敬;;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李小广;王晓蒙;;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浅谈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几个问题的认识[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门协调机制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童陆亿;马丽;胡守庚;;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关于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华;;土地整治——让农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展;市开发区村庄土地整治工程造福百姓[N];菏泽日报;2007年
2 田玉福 程锋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推进土地整治 统筹城乡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特派记者邓杰;李小三委员: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华时报;2010年
4 许孝平;首批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村敲定[N];芜湖日报;2010年
5 杨凌云;我市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有新进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记者 祁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N];淮南日报;2010年
7 人资环;郑牧民率队调研农村土地整治[N];江淮时报;2010年
8 杨捚;于利中来宜调研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宜兴日报;2010年
9 王立彬;城市土地整治比农村土地整治更急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胡爱瑜;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N];黄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长江;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石峡;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高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秋芸;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综合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月菊;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迁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腾飞;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小凤;村庄结构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朱哲媛;我国农村非农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刘爱群;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治生态规划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陈小玉;压煤村庄土地整治利益均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91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91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