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1:18
本文关键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研究
【摘要】:论文以1994年至2010年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性为研究对象,从虚拟经济的内涵界定出发,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测度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综合评价函数,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性程度进行测度,考察分析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实际的运行状况,及其相互影响机制,进而又通过构建虚拟经济系统、实体经济系统以及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联合对匹配性指数三个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虚拟经济与实体匹配性指数的因素,并提供有效的政策与建议。文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成果的梳理,界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机理及其两者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其次,论文根据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理论,根据数据可获得性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等原则,构建测度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两者的匹配性进行测度。最后,根据上述测度的匹配性指数,论文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考察虚拟经济系统自变量集对匹配性指数的影响效应、实体经济系统自变量集对匹配性指数的影响效应以及联合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自变量集对匹配性指数的影响效应。 根据上述基于综合评价函数的匹配性测度以及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因素影响效应分析,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是我国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两者呈现出协同变动效应,并且具有阶段性递增的趋势,但整体处于中度协调状态;其二是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对两系统的均衡匹配的影响效应都具有差异性;其三是对两者匹配性呈现出正向影响效应主要是我国虚拟经济发展过程,而对两者匹配性呈现出负向影响效应主要是实体经济发展结果。据此论文认为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提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第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坚持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第二,继续促进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匹配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19;F124;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索引10-11
- 附表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3 相关文献述评16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16-17
-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17-19
- 第2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理论基础19-25
- 2.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内涵界定19-22
- 2.1.1 虚拟经济的内涵界定19-21
- 2.1.2 实体经济的内涵界定21
- 2.1.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的内涵界定21-22
- 2.2 基于匹配性视角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22-25
- 第3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测度研究25-38
- 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理论指标体系构建25-27
- 3.2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的理论测度模型构建27-32
- 3.2.1 耦合协调度模型28-30
- 3.2.2 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30-32
- 3.3 实证分析32-36
- 3.3.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32
- 3.3.2 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典型相关分析32-36
- 3.4 实证结论36-38
- 第4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因素影响研究38-49
- 4.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影响因素综述38-39
- 4.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匹配性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39-42
- 4.2.1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40-42
- 4.3 实证分析42-48
- 4.3.1 数据来源42
- 4.3.2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证分析42-48
- 4.4 实证结论48-49
- 第5章 政策建议49-51
- 5.1 政策建议49-50
- 5.2 研究展望50-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2 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3 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4 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研究及其理论意义[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5 李茜;王丰效;李晓静;;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算法的Matlab程序[J];福建电脑;2007年11期
6 谭艳芝,彭文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7 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经常性背离关系的论证[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8 刘兴赛;;虚拟经济的研究范式——兼论虚拟经济与次贷危机[J];经济学动态;2011年10期
9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10 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瑾;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协同效应的统计测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95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