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碳税”政策选择对中国经济和碳减排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4 16:33
本文关键词:“碳交易—碳税”政策选择对中国经济和碳减排的影响
【摘要】:全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变暖和能源日益匮乏的环境问题,因此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主流发展之道。在中国,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现状,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及我国在国际会议上承诺的减排任务,让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我国履行国际责任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目前国际上主流的两种碳减排政策:碳交易和碳税,分别分析单一“碳交易”政策和“碳交易-碳税”组合政策对我国宏观和产业部门层面的经济产出、能源消费以及碳减排效果方面的影响。 首先,本文采用2007年投入产出(IO)数据构造了社会核算矩阵(SAM),计算出2007年中国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性、SAM乘数矩阵,以及模型所需参数等基础数据。分别构建了中国单一“碳交易”CGE模型和”碳交易-碳税”CGE模型,在单一“碳交易”模型中,纳入碳交易模块以及在生产模块CES函数中纳入碳交易成本;在”碳交易-碳税”模型中,将碳税成本纳入单一碳税模型中的生产模块CES函数中,分别设计了部门无差别税率方案和部门差别化税率方案,即对部门差别化税率方案中的免征部门设定其碳税成本为零。 然后,根据测算结果,分别对不同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实行单一“碳交易”政策时:①在宏观层面上,碳价越高,减排目标越高,GDP损失越大;当碳价足够高时,能源消费和碳减排效果都只与减排目标的设定有关;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损失和减排效果,在不同政策下,减排目标为10%时,其综合损失都相对小,此时引入碳市场是最好的选择,同时测算了其对应的最优碳价;引入碳价,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费,还会引致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方向调整,煤炭消费明显下降。②在产业部门层面,各产业部门特别是能源部门产出水平降低,但对总体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对部门能源消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以能源部门为主的高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显著下降;将部门合成能源单位利用成本分解为能源自身价格变动和碳排放成本两部分,得出合成能源单位利用成本变动主要由能源成本引起的结论;进一步,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门的可实现减排率相对较高。 实行“碳交易-碳税”组合时:①在宏观层面上,,税率与GDP损失率、能源消费和碳减排效果方面都无明显联系;当碳减排目标为10%时,无差别化税率政策比差别化税率政策的GDP损失率更低,但高减排目标下,前者导致的GDP损失率则比后者更高;组合政策下,减排目标为10%仍是最好的选择,并测算各种税率对应的最优碳价。②在产业部门层面,组合政策使得各部门碳排放成本增加明显,对合成能源单位利用成本的贡献也明显增大,且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促进了煤炭、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门的减排。 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给出了在完善碳交易,设定减排目标以及相应对策,碳价限价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CGE模型 碳交易 碳税 碳减排 情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F1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10
- 1.1.2 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现状及面临的减排压力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简述11-12
- 1.3 研究目标和思路12-13
- 1.3.1 研究目标12
- 1.3.2 研究技术路线12-13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13-14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动态14-24
- 2.1 碳减排、碳交易和碳税的概念14-16
- 2.2 国内外对碳税和碳交易的政策与实践16-19
- 2.2.1 碳交易实施现状16-18
- 2.2.2 碳税实施现状18-19
- 2.3 对碳交易和碳税的国内外研究动态19-21
- 2.3.1 碳交易及其研究综述19-20
- 2.3.2 碳税及其研究动态20-21
- 2.4 基于 CGE 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21-24
- 2.4.1 CGE 理论及其发展21-22
- 2.4.2 数据基础及其准备22
- 2.4.3 CGE 模型及其构建22-24
- 3 基于 CGE 构建我国“碳交易-碳税”政策模拟模型24-36
- 3.1 数据来源24
- 3.2 数据准备24-29
- 3.2.1 SAM 矩阵的构建24-26
- 3.2.2 参数的确定26-27
- 3.2.3 产业关联程度分析27-28
- 3.2.4 SAM 乘数分析28-29
- 3.3 研究模型的总体结构29-32
- 3.3.1 模型假设和整体结构29-30
- 3.3.2 模型方程30-32
- 3.4 模型对碳交易和碳税的刻画32-34
- 3.4.1 单一“碳交易”32-33
- 3.4.2 碳税-碳交易33-34
- 3.5 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34-36
- 4 单一“碳交易”政策对宏观经济和碳减排的影响分析36-50
- 4.1 情景设定36
- 4.2 宏观层面分析36-42
- 4.2.1 对宏观经济和碳减排的影响36-39
- 4.2.2 对能源消费的影响39-41
- 4.2.3 对碳减排效应的分解41-42
- 4.3 产业部门层次分析42-50
- 4.3.1 对各部门经济的影响42-45
- 4.3.2 对部门能源消费影响45-49
- 4.3.3 碳减排贡献分析49-50
- 5 “碳交易-碳税”政策组合对宏观经济和碳减排的综合影响分析50-74
- 5.1 情景设定50
- 5.2 无差别碳税政策的影响分析50-62
- 5.2.1 宏观层面分析50-56
- 5.2.2 产业部门层次分析56-62
- 5.3 部门差别化碳税政策的影响分析62-74
- 5.3.1 宏观层面分析62-67
- 5.3.2 产业部门层次分析67-74
- 6 政策及建议74-78
- 6.1 对各种政策选择及其效应的比较分析74-75
- 6.2 提出主要的政策导向75-78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78-80
- 7.1 主要结论78-79
- 7.2 研究展望79-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86-90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6-87
- B. 相关图表87-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义强;郑景云;葛全胜;;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2 陈德湖,李寿德,蒋馥;寡头垄断和排污权初始分配[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3 胡宗义;蔡文彬;;能源税征收对能源强度影响的CGE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72期
5 翟凡,李善同,王直;关税减让、国内税替代及其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1996年12期
6 谢来辉;;碳交易还是碳税? 理论与政策[J];金融评论;2011年06期
7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8 李寿德 ,仇胜萍;排污权交易思想及其初始分配与定价问题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1期
9 杨杨;杜剑;;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涉外税务;2010年01期
10 李伟;张希良;周剑;何建坤;;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97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97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