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流动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特征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0:28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流动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特征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溢出 知识吸收 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 系统动力学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地区竞相加快产业集群优化与升级以在优胜劣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而内生型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内生型产业集群为切入点,研究知识流动与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关系和创新特征。 本文首先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对知识、知识流动、内生型产业集群等概念的定义、内涵及相关特征做了探讨,并对有关文献做了综述。并进一步分析了知识溢出和吸收对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提炼出知识流动和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之间存在的影响机制,,并整理了已有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结论。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配合实证分析,得出并验证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一方面已有研究对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在于劳动力流动、企业分裂和非正式交流的初步判断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的时间有限和分析可行性对典型内生型产业集群的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非正式交流,员工们获得了有价值的知识。这为非正式交流是该类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充实了论据;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反映集群创新动态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借助统计年鉴,搜集典型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相关历史数据,建立基于因果关系的SD模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SD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拟合数据和仿真结果,分析知识创新各指标对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得出内生型产业集群协作创新企业数量、集群公共知识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集群总产值能获得极大提高。此方法能达到预测内生型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应对策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溢出 知识吸收 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 系统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9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9-10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0-11
- 1.3.1 研究思路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2 理论综述11-27
- 2.1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文献综述11-12
- 2.2 知识流动的内涵界定及理论综述12-15
- 2.2.1 知识溢出的内涵及文献研究12-14
- 2.2.2 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及文献研究14-15
- 2.3 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相关文献综述15-17
- 2.4 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综述17-27
- 2.4.1 国外关于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综述17-20
- 2.4.2 国内关于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综述20-23
- 2.4.3 知识流动影响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实证研究23-27
- 3 知识流动与内生型产业集群的作用关系27-39
- 3.1 内生型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特征27-28
- 3.2 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8-31
- 3.2.1 内生型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的类型28-30
- 3.2.2 内生型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30-31
- 3.3 知识溢出影响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原理31-33
- 3.4 知识吸收影响内生型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原理33-39
- 4 典型内生型集群知识流动实证设计和分析39-45
- 4.1 问卷设计和研究思路39-40
- 4.1.1 问卷设计概要39-40
- 4.1.2 问卷研究的思路40
- 4.2 数据整理与假设检验40-44
- 4.2.1 样本数据介绍40-41
- 4.2.2 假设检验与分析41-44
- 4.3 本章小结44-45
- 5 基于SD模型的仿真分析45-53
- 5.1 SD模型的构建与条件假设45-51
- 5.1.1 内生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过程分析45-46
- 5.1.2 陕西省纺织产业集群数据选取46-48
- 5.1.3 因果关系图和SD模型流图的绘制和分析48-49
- 5.1.4 纺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过程的仿真分析49-51
- 5.2 内生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51-53
- 5.2.1 加强并完善知识流动的服务体系51
- 5.2.2 政府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者51-52
- 5.2.3 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52
- 5.2.4 加强产业集群创新主体要素之间的互动52-53
- 6 结论与展望53-56
- 6.1 基本结论53-54
- 6.2 研究的不足54
- 6.3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 调查问卷61-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王众托;知识系统工程:知识管理的新学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3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4 韩吉韬,赵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动态模型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6 宋周莺;刘卫东;刘毅;;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讨[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7 王毅;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高途径及其决策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8 李琳;外部知识溢出、集群吸收能力与集群竞争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9期
9 范丹宇;金峰;;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10 肖敏;谢富纪;;我国内生型产业集群的特征与类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985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98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