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证券市场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

发布时间:2016-09-18 13:06

  本文关键词:证券市场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证券市场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

摘要: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在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矛盾,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进行一番探讨以及对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证券市场   结构优化  风险防范

前言: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优化证券市场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公平的融资环境,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化解金融风险和宏观调控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
起步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是从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第一个十年中,证券市场的结构以债券市场为主,当时的市场交易品种单一,资公司债券。1991年,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基金,但是当时还只是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未来的发展是无法预知的。
1.2 成长进步阶段
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当的我国的证券市场接否从根本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基金市场发展失衡
从发展的状况不难看出,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股票、债券、基金的发展和所占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企业债券和基金市场发展相对表现严重滞后。从1998年以后,股票市场的发展一路上升,目前,我国的整个证券市场的环境呈现股强债弱、国债“热”企业债“冷”的现象。
2.2 股票市场内部结构缺陷
我国证券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受到西方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债券市场结构的缺陷中,不仅体现在债券市场的发展上,还体现在基金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上,我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结构严重分割、结构不健全。
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失衡,出现了同股不同权,信息流通过程中造成信息的失真,股权结构失衡还造成了股权控制结构失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隶属于国有企业或者是由国企转化而来,原有股权的分割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2.3 债券市场内部结构缺陷
我国的债券市场中存在着交易品种结构的严重失衡,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地开创新的局面,但随着发展,债券市场呈现了企业债券逐渐萎靡的现象,而且国债市场利率结构也不合理,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还缺乏起码的较为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3.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证券市场风险是指由任何可能引起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引起的市场的变化,,导致行为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3.1 证券市场整体结构缺陷所蕴藏的风险
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形态来看,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市场发展的进程以及增加了市场的风险。股票的风险度现在是全民皆知,曾经是草木皆兵的状态,但债券市场则恰恰相反。二者之间缺少一种互相制衡的机制,凸显风险的提升,市场呈现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近年来随着发展,二者之间的差距也愈发的严重。
3.2 股票市场结构缺陷公众对市场仍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
4.我国证券市场结构风险的防范
我国证券市场较为复杂,结构的体制需要改善,而且这种状态在短期内将一直存在,有效地阻碍风险的形成和解决风险成为当今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
4.1 完善和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是造成市场结构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改善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结构,从根源上避免证券市场的风险的形成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目标。相关机构主要面对的就是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让市场达成一种平衡的发展模式,实现市场的整体协调发展,整个市场的结构还要根据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4.2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首要面对的就是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提高对风险的意识,加强相关法律应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为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达到防范体制性结构风险的目
的。
结束语: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证券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市场来说,仍是属于新兴的市场,公众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了解,根据我国的特有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仍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市场协调、平稳、持续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证券市场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17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