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6 13:21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及效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1年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佟玲  

【摘要】: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票期权激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激励制度。经过国外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经理人长期激励,避免短期行为,以及提高公司业绩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这项激励制度,起初一直处于摸索阶段。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解决了股份全流通问题,也使股票期权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实施成为可能。而后,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一步步创造了日渐完善的法律环境。到目前为止,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已经将近20年,股票期权激励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公司的认可。但我们也应看到,如同硬币的两面一样,股票期权激励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我国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差异的背景下,研究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和效果,有利于更合理有效地发挥其正面效应,避免负面效应。另外,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有着特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正文部分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对股票期权激励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回顾了股票期权激励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2006年至2010年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41家上市公司的概况和激励方案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另外,通过合理筛选,选取3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对样本公司的激励比例、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与公司业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图引起更深层次的关注和探讨,以期充分发挥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2.92;F276.6;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辉;;上市公司CEO薪酬与绩效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黄人杰;郝旭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2006年05期

3 韦敏;;浅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4 向朝进,谢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5 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1期

6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2期

7 张炳雷;;国有上市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制度约束分析[J];理论前沿;2008年09期

8 郑晓玲;;指数化股票期权激励及其在我国应用性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9 孙逊;;关于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玲;;管理层薪酬和持股激励效应的行业性差异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刚;何冬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益分析——以蚌埠市与芜湖市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余;;论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主体的培育和开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2期

7 魏下海;;论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8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10 朱满德;陈诗军;刘超;;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冯铭铭;;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3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柳智毅;;澳门高层次人才的开发与梯队培养[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荣长海;;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层次[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叶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睿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社区参与[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从政;陈家泽;钟声;;对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涂道勇;李世聪;唐莺;;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樊宏;林健;;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于楠楠;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会计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7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曲秉春;产业链视域下的农户增收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强;山东省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吴海峰;基于成本控制的企业激励机制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叶敬楠;会计收益质量特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巍宇;辽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秦斯;企业反倾销会计应诉与支撑体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继辉,彭文平;上市公司总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2 乔栋;朱清;;我国现行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分析[J];财会月刊;2007年18期

3 郑宇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4 何问陶,王金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9期

5 胡铭;上市公司高层经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6 卫丽华;对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5期

8 于东智;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9 陈佳贵,黄群慧;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与改善[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10 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辉;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瑞敏;李长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7年11期

2 林瑾冬;;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应加快各项制度建设[J];财务与会计;2006年01期

3 张安伶;张颖;;浅谈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及成因[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4 张军;;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个人所得税问题分析[J];浙江金融;2009年05期

5 廖敏;;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思考[J];企业导报;2009年06期

6 陈营营;张国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8期

7 王蔚;;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分析[J];经济师;2011年08期

8 曹莹莹;潘越鹏;;浅议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践[J];齐鲁珠坛;2006年05期

9 李晓莎;;试论中小企业的股票期权激励——虚拟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J];会计师;2009年08期

10 李雪琴;贾建军;;股票期权激励会计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J];商业会计;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战篪;李素银;;管理者自利与短视行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角度[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5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7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大军;[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N];人民邮电;2009年

3 本报记者 林喆;[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吕东;[N];证券日报;2008年

5 ;[N];中国纺织报;2003年

6 记者 彭飞 编辑 李小兵;[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云;[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8 CBN记者艾经纬 黄婷 程亮亮 刘雪峰 任亮 石婵雪 王斌 周静雅;[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邢佰英;[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陈锴;[N];证券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梁英;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阳;制度制约下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燕;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佟玲;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范利红;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张莉;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吴玉柱;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袁邦民;核心技术业务员工股票期权激励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徐倩颖;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及效果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曾海晖;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爱然;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绿璐;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现状及效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23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