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债券违约对评级机构评级行为的影响:更加激进或更加保守?

发布时间:2020-05-18 14:07
【摘要】:近几年信用债陆续出现违约事件,除了影响发债主体还款能力的内部管理缺陷以及宏观融资环境收紧外,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滞后导致信用债违约无法被提前预警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评级机构的专业能力因此受到了外界的质疑。评级机构在信用债陆续违约的现象中会有怎样的评级行为反应,评级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市场会如何看待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亟待研究。本文基于信用债陆续违约的背景选取2010-2018年的国内九家以“发行人付费”模式运营的评级机构的相关评级信息,分别采用序次Logit模型和面板模型分析评级机构在实施债券发行评级、债券后续评级调整行为过程中的风险态度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市场对评级机构的前后行为变化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以下结论:1)随着经历的已评债券违约次数的增加,评级机构在给出新债券的发行评级信息时排除其他客观因素外的主观评估标准会降低,给出的评级级别会虚高,评级态度更为激进。同时声誉越高的评级机构进行虚高评级的程度越大;2)随着经历的已评债券违约次数的增加,评级机构在对偿还状况好的债券和偿还状况差的债券的后续跟踪评级调整与前期的调整相比都更低,评级态度趋于谨慎。偿还状况差的债券的评级调整相对于偿还状况好的债券的评级调整而言更趋谨慎;声誉约束机制仅对债券偿还状况差的债券的评级调整有一定约束作用。从对债券的调整幅度来看,评级机构在每次选择调高时,调高的幅度也是相对减少的。整体来看,评级机构在进行后续评级调整时态度趋于保守;3)评级机构涉及违约债券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新债券发行利率的升高,但评级机构针对新发行的债券给出的发行评级信息对于发行利率水平有相对降低的作用,这是因为评级机构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提供的增量信息可以有效改善投资者与发行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不能完全抵消已评债券违约数量提高债券发行成本的幅度。本文的结论对于研究评级机构经历债券违约中的风险态度变化以及声誉约束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鹏;;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增长[J];环境经济;2019年Z1期

2 ;国开行试水债券置换操作[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11期

3 路晨钟;;国外绿色永续债券的发行及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金融;2018年06期

4 雷英杰;;《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与未来展望》发布 两年发行绿债逾4700亿元 近2/3资金投向清洁能源和环保等领域[J];环境经济;2018年02期

5 马璇;唐大千;马西杰;;2017绿色债券市场稳中向好[J];环境经济;2018年Z1期

6 董昕;;市场特征下会计信息对债券定价的作用分析[J];纳税;2018年17期

7 钱立华;鲁政委;;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新机会和新挑战[J];中国银行业;2018年09期

8 殷红;;我国境外绿色债券业务前景广阔[J];债券;2018年10期

9 ;财政部:8月发行专项债券4287.5亿元 同比增2935.7亿元[J];产权导刊;2018年10期

10 王冠男;;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政;201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沛源;刘安琪;吴艳静;Sean Kidney;戴伟惠;张睿;刘玉俊;安国俊;;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3.中国绿债市场发展:地方[A];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C];2017年

2 李蕊;;为效果付费债券:一个公私协同的金融创新构造及其风险防范[A];金融法学家(第八辑)[C];2016年

3 潘功胜;;积极稳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A];《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C];2016年

4 ;债券发行规范化簿记项目[A];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5 王永利;;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意义重大[A];《IMI研究动态》2015年合辑[C];2015年

6 ;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支持重点投资和消费需求[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7 大卫·马什;徐佩岚;肖柏高;;推动非洲绿色债券发行的机构——智慧发展资金案例[A];《IMI研究动态》2017年上半年合辑[C];2017年

8 郭沛源;刘安琪;吴艳静;Sean Kidney;戴伟惠;张睿;刘玉俊;安国俊;;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2.中国绿债市场发展:全国[A];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C];2017年

9 ;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 绿色债券及相关政策激励的重要性[A];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C];2017年

10 郭沛源;刘安琪;吴艳静;Sean Kidney;戴伟惠;张睿;刘玉俊;安国俊;;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 5.发展地方绿色债券市场所面临的挑战[A];中国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公欣;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大幅增长超1300亿元[N];中国经济导报;2019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洪艳蓉;债法统一是检验依法治市的试金石[N];经济观察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吴海珊;可转债与欧元债券: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新趋势[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杜涛 史尧尧;棚改资金补缺者:“过渡版”市政债出炉[N];经济观察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周子崴;监管大松绑 债市扩容新起点[N];经济观察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李意安;债牛东风继续 交易所发力信用债[N];经济观察报;2015年

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欧元债券:知易而行难[N];中国青年报;2011年

8 记者 曾金华;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大幅提升[N];经济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朱宝琛;绿色债券发行 年底或将突破3000亿元[N];证券日报;2019年

10 记者 田原;亚行支持“东盟+3”发展地区债券市场[N];经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斌;债券增信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张信东;期权债券财务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3 李文群;中国企业债券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吴腾华;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小坤;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曹鸿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冯光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战松;制度与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杨红;企业债券规模扩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10 白艳萍;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曦;内蒙古博源集团债券违约案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2 邹婵;川煤集团债券违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3 蔡沙星;X农信社债券投资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17年

4 刘鑫龙;中国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5 刘月娥;绿色债券发行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李昊;神雾环保债券的违约原因及风险预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熊轶唯;债券违约对评级机构评级行为的影响:更加激进或更加保守?[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8 常诗谣;公司治理对煤炭企业债券违约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年

9 邓典;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10 马浩浩;五洋建设集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9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69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