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可交换债与可转债公告效应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7:56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需求日益增长。但融资渠道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充,过度集中于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而在海外市场已发展成熟的可交换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为解决“大小非”问题,证监会于2008年10月首度提出可交换债券的概念,并在近两年迅猛发展;2017年2月发布的再融资新规,将可转债的发行扩容和提速纳入日程。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将大幅提升,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可交换债和可转债都是含权债券,其发行对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考察两种债券的发行公告对上市公司股价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即公告效应,并对两种债券的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对研究对象可交换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进行介绍,并通过数据的描述与分析说明我国可交换债与可转债的发展现状。其次,以2014-2017年发行的112只可交换债和57只可转债为研究样本,用股票异常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告效应的指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二者的公告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并比较分析两种债券的公告效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以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可能影响它的8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的分析造成两种债券公告效应的具体原因。最后本文总结出主要结论:(1)可交换债和可转债均具有负的公告效应,其中可转债负公告效应显著,而可交换债的负公告效应不显著。(2)相对于可交换债,可转债具有更大的负公告效应,但是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3)可交换债和可转债的发行公告在时间选择上均具有“择时”现象。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可交换债和可转债的市场主体——发行人、投资者、监管层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合绪;王震;;可交换债券:不再被雪藏的债券新品种[J];今日工程机械;2015年12期

2 熊锦秋;;提前“堵漏”可交换债[J];董事会;2015年01期

3 宋芳秀;范瀚予;;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预案公告和发行公告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11期

4 陈晓莉;樊庆红;;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4期

5 赵玉芳;余志勇;夏新平;汪宜霞;;定向增发、现金分红与利益输送——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6 付雷鸣;万迪f ;张雅慧;;融资优序理论新证:公司债、可转债和增发股票宣告效应的比较分析[J];金融评论;2011年01期

7 黄定发;;关于我国债券融资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可转债和公司债融资的比较[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2期

8 杨伟;;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8期

9 唐_";苑倩;;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0年10期

10 付雷鸣;万迪f ;张雅慧;;中国上市公司公司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项思源;可交换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金会奎;基于估值视角的我国可交换债券研究[D];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7年

3 周微微;机构投资者发行可交换债退出上市公司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斐然;可交换债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龙俏;可交换债券定价:模型、实证与案例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静;我国公司债和可转债公告效应的比较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7 张鹏;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龚晋;可交换公司债券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张才冰;可交换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0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690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